我的奶奶出生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她的一雙眼睛,看透了滄海桑田的變遷,也飽經了世事的風霜。她生來漂亮,又大又亮的眼睛,烏黑柔順的長髮,面板光潔細膩,沒有什麼痣和斑點。除了長相出眾,奶奶還有著許多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善良,熱情,勤勞,溫和。她所居住的地方,好像有一股清流,啵啵流向四周,讓周圍的人也沐浴寧靜與祥和中。
奶奶嫁給爺爺的時候,身高160厘米,體重50公斤,均勻的體質讓她有勞動力和腦力做很多工作和家務。在我的記憶中,奶奶一般就兩件事最上心,一是養育她的孩子們,二是做生意貼補家用。
奶奶做的菜,驚天地泣鬼神的好吃,印象比較深刻的有鮮牛肉烤包子,水煮肉片,重慶小面,羊肉火鍋等。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傾向為自己家人打分,總之奶奶的菜,感覺比任何餐館的都美味。那個時候我還小,一到週末,聞著肉香就進到奶奶家去了。那個時候的奶奶,已經是頭髮花白,背微微駝,但一雙被磨損得很厲害的勞動人民的雙手,還是精神抖擻的舞動著,做著一系列的動作:理,洗,切,砍,片,剁。而我就在旁邊默默地等待著飯菜煮熟,可以美美地吃一頓大餐。奶奶還會給小孫子孫女做小棉襖,做小襪子,她的做工很好,做的衣服經穿又舒服,我小時候就穿過奶奶做的千層底,為了讓我有面子,這雙千層底布鞋奶奶特意縫了兩個蝴蝶結上去,看上去十分可愛。
奶奶還會做一些熟食去賣,比如說陰米,醪糟,豆腐乳。她的材料洗得乾淨,味道加得足,滿,價格又不算貴,所以一去菜市場就可以看到幾個人三三兩兩地過去購買。不過奶奶不會算賬,有的時候別人少給了錢或根本沒有拿錢,她是分不清楚的,為此是吃了不少啞巴虧。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賺的。因為她的熟食味道實在是太好了,吃過的人幾乎都會成為回頭客。
奶奶做生意積累下來的錢,一般都是給兒女孫子孫女買衣服,零食,或是用作零用。我念初中的時候,家裡缺錢,向奶奶借點,奶奶二話不說就給了我一萬,叫我好好唸書,至今想起來,當初的情景歷歷在目,心裡微微疼痛。
奶奶為人處事非常周到,家裡常年有來客過來寒暄,大部分都會帶禮品給我們,而奶奶會把他們留下來吃頓便飯。有時候家裡好吃的做得比較多,她也會叫我送一點過去給街坊鄰居,“禮輕情意重”,她在小區的人緣很不錯。
奶奶19歲嫁給爺爺,40年後爺爺過世,她獨自一人生活,兒女們常常去孝敬她些好吃好穿,所以她總是樂呵呵的。奶奶一共活了90個春秋,在2020年敲響元旦鐘聲的當頭,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