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著清晨的朝陽,我們一行四十多人驅車來到了和縣霸王祠。 霸王祠依烏江畔而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門上方的三個大字“霸王祠”,給人以震撼的感覺。走入祠內,一排排紅頂青磚建築,讓我們彷彿進入了兩千年多前時代,朦朧中,在大殿的正中央,赫然一尊威武的雕塑立於我的眼前,只見他一身戎裝,手握配劍,雙眉緊鎖,似有“天下唯我獨尊”之勢,此非項羽莫屬。殿後一側角亭內,掛有“三十一響鐘”,當年項羽血灑烏江時,正值三十一歲,後人為紀念他,特製此鍾,渾厚的鐘聲訴說著當年英雄事蹟。祠的後方是項羽的衣冠冢,通往墓地的道路兩旁,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獅子、馬匹和表情嚴肅的護衛大臣。穿過幽深的地道,我們來到地墓內,在微弱的煤油燈下,整齊的磚石緊閉的裹著一個敞開的木棺。木棺內除了有一些鏽跡斑斑的錢幣外,什麼也沒有,更別說項羽的屍體了。據說當年項羽拔刀自刎後,人們沿江邊找尋多日也未見到屍首,人們只得收集其衣物置於墓內,也算英雄死後有個歸宿吧。 步出霸王祠,回望過去,兩千多年來,多少英雄豪傑在中華大地逐鹿,又留下多少英雄的回憶,如果你有空,不妨也來此回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