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在寧化,那裡的山、水、田等,在旁人眼中,可能就是普通的鄉間景緻罷了;但它們在我眼裡,卻有著某種不一樣的美。那裡的人、事、物等,在外人眼裡,可能就是平凡的客家事物罷了;但它們在我眼中,卻也帶著某種動人的情感。
一、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故鄉交通不甚發達,若逢年過節慾還鄉,須先駕車至寧化,在繞幾條山路,開過幾片田間小路,曲折反覆,最後才可到。故這乘車之感,大有“山重水複疑無路”之意——但一旦到了那兒,你又定會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若春日去那兒,則途經數座連綿青山,方可到。到後抬眼舉目,霎時大片綠色映入眼簾:近處,隨地有蒼翠的綠樹挺拔站立,碧綠的小草彎腰點頭;遠處,在那清亮純淨、像藍寶石般的廣闊天穹下,幾座碧山雄踞一方(或許其中還有自己剛經過的呢),那山的綠,也是那樣的純淨而自然,有墨綠,深綠,淺綠,碧綠,黃綠,彷彿是要給這片綠的土地和土地上歡喜插秧的人們再投一片綠影兒。鄉里孩子都愛看山頂;因那山頂上有時會籠上層雲霧,朦朦朧朧的,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美。瞧瞧吧,這就是我故鄉的春景,在我看來,美到窒息。故鄉的夏、秋、冬景也都是從這春景演化而來的,至於怎個美法,便由大家去想吧。
二、莫笑農家臘酒渾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簡直就是我故鄉的寫照。每每逢年過節,家家戶戶便殺雞宰豬迎親戚,就說我奶奶家吧,春節一近,就早早地把臘腸曬上了,把米酒備上了,把雞養肥了,磨刀霍霍隨時欲殺之。整個家裡頭,都飄蕩著那種農家特有的臘味兒、年味兒、人情味兒。人人嬉笑顏開,人人滿心期待,沒有城裡頭的爭分奪秒,有的只是一張張綻開的笑臉。春節一到,便把雞殺了,製成鮮香四溢的“白斬雞”,幾乎每個親戚一來都能嚐到。雞腿是留給小孩子吃的,其中暗含著長輩們的祝福與關愛,暗含著對下一輩的期許,吃一個下去,心中滿是溫暖——這種感覺,只有在我家鄉才感受得到。
我愛我的家鄉,愛她的山、水、田,人、事、物——它們在我心中,匯聚成了一片天地,而我以鄉情,將它們永久、永久地撐起了,永久、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