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曾寫過千古名作《海燕》,而在其中那慷慨激昂的“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我認為是最高潮的句子。
所謂暴風雨所誕生的,海燕在暴風雨中逆風而行,遷徙數百英里,連高爾基這樣的名人都為之折服。同樣是在暴風雨砥礪前行,我們雖沒有偉人的高尚情操,但我們至少可以學習學習如同海燕般的堅毅不拔。當我在暴風雨中頂著寒風騎車上學時,雨點總會從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襲來,冷風會把手凍得如同玻璃渣那樣碎,寒霧也會凍在鏡片上,處境惡劣。當我們在暴風雨中僅撐著一把小傘,在風中飄搖時,我們會感到無助,我們會想要退縮。遙想海燕,橫跨整片大西洋,幾千英里海上路程,卻只有幾座岌岌可危的小島落腳,它們會想到過退縮嗎?也許吧,但海燕多年的延續已證明了答案。
所謂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便是堅持。無論是海燕還是我們,都或多或少經歷了一部分洗禮。但海燕能在海洋中克服艱難險阻來到大西洋彼岸,我們相比之下是不是有些相形見絀?當然了,不僅僅只有體力上的消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堅毅,這才是堅持的意義。我們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應該也對自己的目標有一種不死不休的堅持?這份堅持既可以陪伴在我們的學習中,也可以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海燕用堅持與暴風雨抗爭,最終得以生存;想想同時期的渡渡鳥,沉溺於安樂之中,最終滅絕。我們在感嘆惋惜中更應該學習學習海燕的堅持,用堅持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而不是在知識的海洋中喂鯊魚。擁有堅持者最終會嶄露頭角,反之,朝三暮四者也終究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成為“渡渡鳥”。
事實上高爾基所歌頌的也並非是海燕,更多的還是那來自暴風雨中的堅持,也許這才是無數後人為之折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