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形單影隻的你駕船出海八十四天,連一條魚也沒有到手,那麼你還會充滿自信地划船捕魚嗎?孤身一人面對遼闊而死寂的大海,時刻提心吊膽地提防著駭人的風浪和鯊魚的偷襲,恐怕就算是意氣風發的壯小夥兒,填滿胸膛的也只有絕望了吧。可是,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人卻始終保持著堅不可摧的氣度。
他,瘦骨嶙峋的身軀。臉頰上,由於陽光在熱帶洋麵上反射而造成的良性面板腫瘤和褐色斑塊以及縱橫交錯的深深的皺紋,彷彿可以讓人從中讀出了生活的磨礪;一雙樂觀而且永不言敗的眼睛在這張滄桑的臉上生出難以形容的熠熠光彩。每天當太陽在地平線上冉冉升起,他便信心十足地出海,可每次又都空舟而回。但是,命運就是喜歡在關鍵時刻來考驗你是否堅強。在小男孩的鼓勵和幫助下,老人又重新在黑暗中把船劃出港口,划進海洋的世界。終於,第八十五天,他釣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但一路的血腥引來了無數鯊魚的爭搶,到最後也只剩下一副可憐的魚骨架。
眼看一塊塊白花花的魚肉被可惡的鯊魚叼走,老人奮力保護他機智周旋得來的戰利品,勇敢地舉起刀子朝著鯊魚的血盆大口刺去。一條又一條鯊魚順著血腥氣味直奔小船。我記得老人說:“只要我還有槳,還有短棍,還有船柄,我就要試一試。”是什麼樣的力量在老人瘦弱的軀體裡迸發?是什麼樣的信念在支撐著他拼盡全力?我在老人搏鬥的場面中看到了人類偉大的靈魂,他忘記了膽怯和懦弱,忘記了血腥和死亡,只有打不敗的信念——“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這才是真正的強者,是厄運打不垮的,是擁有尊嚴的。
走出海明威塑造的老人形象,尋找現實生活中的“他”。家喻戶曉的史蒂芬·霍金全身癱瘓,喪失說話能力,只有三個指頭可以動,卻著有《時間簡史》,是個不折不扣的生活的強者。從小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海倫·凱勒執著地渴求知識來充實自己的生命,創作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啟迪了無數迷惘的人。假如我們遭遇了這些,可能早就對這世界充滿怨恨,要麼渾渾噩噩地活受罪,要麼去尋找極樂世界的“歡樂”,但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心血挽救了生命,澆灌了生命,讓生命之花永久地綻放。不要以為保爾是那麼遙不可及,同樣平凡的生命,只要我們面對艱難困苦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就會有勇氣戰勝,有信心改變。從那一刻起,你的生命會因此而走上光明的大道。
馬克思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生活中還有許多面臨困難畏懼不前的人,與命運抗爭的歷程教會我們多多捫心自問:“這挫折苦難真的打擊了我嗎?真的痛苦到承受不了嗎?”或許這時我們會更加清醒地回首經歷,發現困難也不過如此。拿出小時候學走路時跌倒了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練習的韌性,即使旁人都否定你,只要你不放棄自己,對自己說:“堅強點!”風雨過後就一定會看見彩虹,就算像老人一樣失敗了,也要有“打不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