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牙牙學語開始,我們的父母就在教育我們分辨好與壞,我們是聽著“頭懸樑椎刺骨”、“孔融讓梨”的故事長大的。上了學之後,老師更在引導我們學習周恩來總理為人民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學習邱少云為堅守紀律,烈火燒身,紋絲不動;學習陳景潤為攻破“哥德巴赫猜想”身居陋室,潛心鑽研…同學們,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潛移默化的接受著榮辱觀教育,可以說,榮辱觀自古有之,榮辱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人們的榮辱觀也不盡相同。面對今天飛速變化、日新月異同時又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作為新時代中學生的我們又該具有怎樣的榮辱觀呢?
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
即“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應該說這一概括精闢地闡明瞭社會主義觀的深刻內涵,這是中國傳統美德和時代精神的完美結合,更是我們新一代青少年榮辱觀的全部內涵。
難道不是嗎?“熱愛祖國”不一定要氣壯山河,但我們可以懷著敬愛,高昂地唱出國歌;“服務人民”不一定要驚天動地,但我們可以力所能及,從小事做起;我們可以專注於科學,熱心於勞動,讓無知與懶惰遠去;我們可以以真誠的心,滿懷著美好的愛去對待每一個人,讓身邊洋溢著其樂融融的真情;我們在考場上,在善與惡、對與錯的一念之間,跨出正確的一步;在學習生活中,不知疲倦地去奮鬥。但是,當今社會是與非、美與醜、善與惡交織存在著,當我們認真審視我們心中的榮辱觀時,不難發現我們中有的同學在滿眼的紛亂中迷茫了。有的同學以吃得好、穿名牌、大把花錢為驕傲;有的同學以敢打架、能罵人、隨意欺負同學為自豪;有的同學以不學習、考試抄高分為炫耀;有的同學以上網咖、早戀為時尚…
同學們,請快覺醒吧!讓我們深刻去理解“八榮八恥”,時刻去牢記“八榮八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少年強則國強”,
我們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我們將成為改革建設事業的棟樑,我們應當肩負起歷史的責任,讓我們以擁有正確的人生抉擇、積極的生活態度為無尚榮耀,以好逸惡勞,損人利已、愚昧無知為恥辱,樹立遠大理想,成為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