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讀《綠野仙蹤》有感800字】
多蘿西經過樹林的一片到處都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花園。可惜,惡女巫在花上面撒了一些有毒的花香。多蘿西和他們的夥伴走到那裡時第一個受不了的是多蘿西,我想這種花粉因該對人類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動物只是其中之一一部分。多蘿西和獅子躺在地上,稻草人和鐵皮人不是真正的人,所以他們倆人沒有被迷倒。
稻草人提出不然我們揹著多蘿西先走吧,在留在這裡恐怕多蘿西會醒不來,在走一段路我們會想辦法再回來就獅子。現在他們離那花園不是很近了,鐵皮樵夫突然聽見一聲低低的吼聲,便回頭去,看見一隻奇怪的動物在草地上跳躍著直奔他們而來。這是一隻黃色的大野貓,鐵皮樵夫想,他一定在追什麼東西,只見他的耳朵緊貼著腦袋,嘴巴張得很大,露出兩排難看的牙齒,紅眼睛好像兩隻燃燒的火球。等它跑近,樵夫看見在他前面還跑著一隻灰色的田鼠,鐵皮樵夫看了立刻舉起斧頭,朝貓砍去,最後這隻貓二分五裂了。
田鼠女王為了報答他們,決定召來許許多多的田鼠把漏在花園裡的獅子,用自己做的大車拉到這邊來……終於他們把獅子拉了過來,不久後,獅子也醒了。
眼前翡翠城就到了,他們個個都十分高興,來到了翡翠城門口,他們都非常好的款待多蘿西和她的朋友。幾天後,他們才發現奧芝並沒有什麼魔法,還是需要女巫的幫助才能實現他們願望,奧芝其實也是從堪薩斯的一個地方來的,現在他決定稻草人將成為這裡的導致者,多蘿西要回女巫那裡,讓她回到堪薩斯,但是,多蘿西的朋友見她孤零零一個人稻草人、鐵皮樵夫、獅子也答應跟著多蘿西,一起去找女巫,終於那天到了,女巫告訴多蘿西一個辦法,用她的鞋子輕輕的點兩下,加上女巫的魔法就可輕而易舉的回到堪薩斯了……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多蘿西和她的朋友都非常的友好,遇到事情不是一個人承擔,而是4個人努力地去面對,有人遇到危險他們不會見死不救,到晚上的時候,鐵皮樵夫和稻草人一點都不困,可以說不用睡覺。但是,稻草人和鐵皮樵夫並不會在一旁玩,他們一直呆在那裡守護多蘿西和獅子,可見稻草人和鐵皮樵夫是多麼關心他們的朋友。
【篇二:《故鄉》讀後感800字】
故鄉,多麼富有詩意的一個名字啊!但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你長大離開家鄉,20年後再回到家鄉的時候,會是怎麼一番情景呢?當你遇到兒時夥伴,他或她又是怎麼一副形象呢?想必各位小學生們都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吧?我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也沒有想過這,他,就看著蒼黃的天空和遠近幾處蕭索的荒村,淚流滿面。
他因犯了傷寒而回到故鄉,可人、物的變化卻讓他心裡一陣悲涼,特別是他兒時的夥伴與僕人:閏土。閏土是魯迅在他家辦祭祀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的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僕人。
閏土雖然身為僕人,雖然沒有魯迅家裡有錢,雖然沒有魯迅的這種高等待遇,但他卻擁有魯迅兒時所未擁有的東西,那就是自由。他會用胡叉捉猹,還會用斗笠和樹枝抓麻雀,他還見過跳魚兒……
可這回魯迅先生回到故鄉時,看到的卻是另一個場景:啊,那是閏土嗎?他身材雖然增加了一倍,可他先前的紫色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已經都腫的通紅,一點兒也沒有小時候可愛的樣子。他一見到魯迅,馬上就跪著說:“老爺!”這樣大的反差,讓我不禁打了個寒戰。可見,在當時的時代,人們的生活不是越變越好,而是越變越壞。在戰爭的侵犯下和ZF的無能下,人民群眾過著悲慘的生活,人們的生活也在發生著莫大的變化,而在當時人們的腦子裡已經種植下了通用的關係,那就是主僕關係,否則,閏土怎麼會發生那麼大的變化呢?這真是個令人深思的問題。
文章最後一段中的一句話讓我深思:“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然而在生活中何嘗沒有呢?”現在我們沐浴在新時代黨的陽光下,人民群眾只有社會分工的不同,沒有社會階層的高低,人人都是平等的,與那時候相比,現在真是天堂中的天堂啊!
【篇三:《項鍊》讀後感600字作文】
無意中,在書架上發現了莫泊桑的小說集,抱著一種消磨時間的態度輕鬆的看完了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說《項鍊》。
《項鍊》寫的是教育部職員駱爾塞的妻子瑪蒂爾德,她為了參加教育部長舉辦的晚會,把丈夫準備買鳥槍的四百法郎拿去買了衣服,又向女友借來一串項鍊。在晚會上,她的姿色打扮顯得十分出眾,男賓們都望著她出神。她覺得這是一種“成功“,十分滿意。回家後,她脫衣服時發現項鍊不見了,夫婦大為驚駭,在遍尋無著的情況下,只好賠償,最後在首飾行裡買到了一條一模一樣的,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鑽石項鍊,換給了女友。而這對夫妻花了十年功夫,還清了買項鍊所欠下的債務。
故事的高潮是在最後,在十年後的一天,瑪蒂爾德碰見了女友,在談話中她得知女友先前借給她的項鍊竟是件贗品。
讀完整個故事,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不可思議,命運真的很捉弄人,生活真的是變幻莫測!一串項鍊使她平步青雲,也斷送了她的一生。是不是瑪蒂爾德的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斷送了她的十年青春呢?但是對於不滿意自己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守著做人的基本原則,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在讀到失項鍊部分時,我不禁想:為什麼她會選擇償還這條路,其實她可以逃走或賴帳,遠走高飛,不了了之,或者向朋友說明“真相”。但是她並沒有這樣做,可見其自尊的一面。
瑪蒂爾德悄然堅決的選擇一條滿布荊棘的人生之路,走過風,走過雨,走過昨天,走過今天,走過明天。她變了,貧窮生活的磨鍊,不僅僅改變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她的精神。艱辛的勞動、生活,把她的不切實際的幻想,從雲端拉回切切實實的地面,現在出現的是一個新生的瑪蒂爾德。
雖然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於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白白的增加煩惱,同時她又是幸運的,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
看完這篇小說更讓我覺得:生活不是雲裡霧裡的幻想,更多的是腳踏實地的一步步走過。
【篇四:《德伯家的苔絲》讀後感800字】
合上這個小說的時候,才確定苔絲不是一個植物的名字。單看小說的名字,有的譯作苔絲,有的譯作德伯家的苔絲,一開始真以為是作者對某種植物進行的描述,後來逐漸的瞭解到,這是一個受到凌辱的女子的名字,苔絲這詞語本身就給人一種弱勢的直覺,似乎受欺凌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然而在小說的最後,苔絲卻把那個欺凌她的男人亞雷克給幹掉了,毅然決然的回到她的愛人克萊爾的懷抱中,即使最後他們逃亡未遂,所感受到的幸福卻是前所未有的。苔絲最後被處以死刑了,雖然作者在簡短的最後一章只是那麼一提,我覺得還是太過殘忍,他本來在倒數第二章結束就好了,那時候,抓捕他們的人已經來了,而苔絲說,“我準備好了,走吧。”她平靜的說道。
讀以前的小說,總是對人物們所受到的那種束縛感到費解,像紅字,那種束縛多半來自當時的宗教環境吧,不過現在想想,人們又何嘗自由多少呢
【篇七:老舍《茶館》讀後感1000字】
《茶館》只有三幕,卻分別寫了三個時段,透過形形色色、生動鮮活的人物命運的描寫,反映了從戊戌變法失敗到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近50年的變遷史,揭示了舊中國黑暗與腐朽,真實展現了當時廣大人民群眾苦難生活,突出了表現了分別“葬送了三個舊時代”這一主題。
在這三個舊時代裡,廣大人民群眾無法擺脫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王利發是裕泰茶館的掌櫃,精明能幹、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於應酬,一個典型小商人形象,卻無法逃脫自已破產、懸樑自盡的命運。常四爺是一個有愛國心的旗人,是統治階級內部進步人士的代表,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有正義感、樂於助人,最終沒擺脫飢寒交迫、窮困潦倒的命運。秦仲義是出身於北京城大財主家庭,是民族資產階級進步人士的代表人物,實業報國,開辦工廠,最終因工廠被霸佔而失敗告終。
在這三個舊時代裡,廣大人民群眾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當自已深受其害的舊時代,只有對自已苦難的愁苦和憤恨,對人吃人的舊時代顯得如此蒼白無助。例如:王利發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他也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常四爺在絕望時也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對幾千年來封建制度麻木和毒害可想而知了。
在這三個舊時代裡,只有推翻舊社會,建立新社會才是中國的出路。話劇《茶館》的第一幕,戊戌變法雖失敗了,真實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腐朽吃人的本質,標誌著民族資產階級進步人士透過改良運動,拯救中國的夢想破滅。第二幕,軍閥混戰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增添了更沉重的災難,軍閥們為各自的利益,不顧人民的死活,更談不上給中國帶來光明的前途,也無法擺脫帝國主義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瘋狂掠奪,殘酷欺壓。第三幕,抗日戰爭勝利了,國民黨腐敗,不顧人民安危,捲入內戰,並且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繼續遭受官僚資本主義盤剝,重新淪落災難的深淵。因此,在當時的中國,推翻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為中國的唯一出路。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只有粉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才會使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走出苦難,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中國共產黨正是適應時代要求,代表著最廣大勞苦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
話劇《茶館》反映的這段歷史,是中國舊社會的縮影,是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使我們不能忘記過去舊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倍加珍惜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史為鑑,可以知興亡,記住這段歷史,激發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以自已的實際行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篇八:《隱形的翅膀》讀後感800字】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獨中堅強,每一次都算很受傷都不散淚光。我知道……”這首《隱形的翅膀》引著我走進電影廳。
電影一開始,引盧眼簾的是:小女孩志華在一次意外中,也失去了雙肢,她也曾想過去離開父母一走了之,但被救活了。在她的爸爸媽媽的勸說下,她選擇了繼續活下去,並且要考上大學,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志華一下子沒有了兩條手臂,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連志華的媽媽都因此受了刺激,得了精神分裂症。志華一開始也差點被這次不幸的事情打垮。但她在大家的鼓勵和幫助下,很快振作了起來。她開始學習用腳來寫字、吃飯、洗臉、刷牙、穿脫衣服等一些原本用手來做的事情。在她的努力下,把腳訓練地跟手一樣靈活,便開始不依靠爸爸媽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她被游泳教練選中並且又參加了訓練,參加了全國殘疾人游泳大賽,取得了勝利,同時也被體校錄取了,也代表中國參加殘運會。
在志華接到大學通知書時,大家仰望在天空中遨遊得風箏,志華在大聲得向在遠方的媽媽賀喜。此刻,音樂再次想起:““每一次都在徘徊孤獨中堅強,每一次都算很受傷都不散淚光。我知道……”
伴隨著音樂我一邊走一邊想:與他先比,我是非常渺小的。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做事情總是嫌難、嫌累。沒有一點刻苦的精神。
一次,我在體育隊時與我的對手李君媛、方鎮輝等同學一起訓練耐力長跑1000m。一開始我就全力以赴地衝向第一。我爭取到了第一的位子後,就一直遙遙領先跑在前頭。可是當我正在得意洋洋時一名同學從後面追了上了,超過了我。我十分不滿,便使出吃奶的勁奮命想前追,不料的是,就在我還差一點就追上時,腳就一拐就摔了。我一摔就坐在了的下不起了。呆在那不動了。
而志華姐姐她不怕困難,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學習時她總不向困難低頭,在高考的前夕還每天熬夜。這部影片給了我許多感想和啟發,讓我終生難忘。它不僅讓人感動,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你是否殘疾,都能達到你想要的成績。只要你有志氣,有毅力,無論什麼事都能勝利。什麼事都能路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