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開學初,發到這本《忠誠勝於能力》的書,一口氣讀完,才猛然發現,自己原來所理解的“忠誠”太片面,一直以為忠誠僅是一種品質精神,其實不然,它更是一種能力,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務和榮譽的象徵,就象書中所提到“忠誠本身就是一種能力”,它是其他能力的統帥和核心,因為一個人一旦失去忠誠,那麼其能力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此,這本書中的透徹分析,讓我對“忠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為什麼要倡導忠誠於自己的集體,團隊,職業呢?書中詳細描述了十大理由:你是團隊的一部分,一員;團隊發展了,個人也隨之發展,俗話說水漲船高;與工作,自己的能裡得到提高的同時也造就個人;忠誠得工作,工作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體會工作這是美麗的,充實的;忠誠的人,在團隊裡有一種歸宿感。
其實,為什麼要忠誠,我想在以上的理由中再添一條,因為忠誠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忠於團隊與自己的職責,努力工作,積極奉獻,幫助他人,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在此過程中,忠誠可以讓自己的職業品牌更具有含金量,可以讓自己的遠景更輝煌,也許忠誠創造的物質財富不完全是你個人所的,但忠誠培植出的良好品質卻完全屬於自己,因此,忠誠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是對自己的忠誠。
書中簡單的幾個小故事,卻寓意深刻,讓我感慨很多,成功和失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但成功者僅僅只比失敗者多了一點熱情而已,而熱情的動力來自哪裡?來自於對職業的忠誠!我們會很可能走入忠誠的誤區,認為只要對得起集體,不做違背集體利益的事就算是忠誠了,遠遠不夠,真正要做到忠誠,我想更應該想故事中的第三個工人那樣,多點熱愛,多點付出,多點創新,創造多點價值!這才是對職業,對團隊,對自己最大的忠誠,我想,這也是我最大的收穫!
還有一點,就是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團隊力量來自忠誠。一個沒有忠誠的團隊,是一盤散沙,也沒有力量可言。團隊的成員都是忠誠的,這個團隊也就是所向披靡的,完美的。
總之,透過這本書讓我更好體會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更多,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並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用古人的一句話作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篇二:《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簡單的看了下目錄大致瞭解了《忠誠勝於能力》這本書的大體內容,主要闡述了“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它所有能力的統帥和核心”這一理念。看完目錄後,選擇了第三章-企業是船,員工是帆品開始看。
讀完此章,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在這裡,我就簡單說一下閱讀此章的感受。
對一個企業的忠誠,正如書中所說,作為公司的一員,不管你身處何種職位,你都必須和公司所有員工同舟共濟,乘風破浪,一齊朝日地進發。如泰坦尼克號上的工作人員誓死恪守自己的崗位,和泰坦尼克號一起同生死、共命運。如果一個公司有像劉楓一樣願意和公司一起度過低谷期,有加藤信三一樣和公司共同成長、共同興衰,那這個公司肯定會不斷壯大。而劉楓和加藤信三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他們有個共同點:忠誠於自己的公司、忠誠於自己的工作,我想這點很重要。企業是船,而員工是帆,每位員工都能改變企業,如果“環大西洋”號海輪上的21員工都能對公司負責一點,“環大西洋”號海輪的災難也就避免了。這個災難警告我們要忠於自己的工作,忠於自己的這條“船”。每位員工,主要他踏進公司的門。公司也就是他第二個家,他應該愛護、忠於這個家,對這個家負責任。什麼是忠誠,忠誠是一種品德。而忠也應該由“心”而忠,不論在公司的什麼職位上,無論公司安排的什麼任務,都要用心去做。忠誠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盡心盡責做好我們的本職工作,一切以公司的利益為重,無論領導在不在場都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至始至終對工作認真負責。
上面的內容只是大道理,當看到第七章就會讓我明白。忠誠要落實在行動上,忠誠不是簡單的表態!口頭上表忠心那是阿諛奉承,行動上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讓領導放心才是真正的忠誠。而我在這方面還有些缺陷,有時候只是說的多,而沒有真正付出行動,沒有讓領導放心把任務交給我完成。從這本書裡對能力的闡述可以知道,職場競爭關鍵的態度。工作沒有重不重要之分,有分別的只是對工作的重視程度。某些事有些人能完成有些人不能完成,能順利完成的人可能能力並不比失敗的人強,而重要的他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件事。
讀完此書,能給我在職場有個規劃,讓我知道職場不完全靠能力,重要的還是忠誠。而就我們公司而言,我給自己擬定的忠誠標準:
第一項標準:時刻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特別表現在專案上
第二項標準:勇於承擔責任,有任務不推託,工作出現失誤不找藉口。
第三項標準:總是站在公司立場上開展各類工作,在客戶或者外人的情況下,要主動維護公司利益和形象。
第四項標準:絕對不利用自己的職位去為自己謀取私利。
第五項標準:忠心不表現在口頭上,而是拿業績來證明自己的忠誠,用事實說話,不能好高騖遠,要腳踏實地的工作。
【篇三: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作文】
這幾天一直在看《忠誠勝於能力》,透過讀此書,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對於步入社會還不長時間的我,的確是一次思想的啟迪,工作之前的優秀指導老師。態度決定一切、忠誠贏得回報、忠誠才能敬業、忠誠呼喚責任、忠誠不是奉承、忠誠打造團隊、忠誠打動老闆、忠誠讓自己無可替代系列篇章無不是在講忠誠。史書記載,古往今來,歷代皇帝無不把忠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才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忠良賢才,一段段忠臣佳話傳至今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企業,忠誠仍然不可缺,而且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現把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一、態度決定一切,態度成就未來。
工作是一種信念,在人的生活中,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最能激發人經久不衰熱情的東西就是工作帶來的成績,它就像欄杆一樣,讓你扶著它走向人生的頂峰。
人的價值就在於工作,如果一個人對工作失去了興趣,那麼他也會對自己的生命失去勇氣。人的價值包含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只要我們透過公司提供的良好平臺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儘自己所能做出不平凡的工作業績,取得一定的工作成績,我們才能充分展示自己,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當社會需要你的時候,你才能夠有資本、有實力為社會盡自己的微薄之力,實現人生的社會價值,從而使自我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失去對工作的興趣也即失去對生活的興趣,沒有工作的興趣,我們每天只是行屍走肉,沒有了思考,只是重複一些機械性的工作。雖軀體猶在,但靈魂全無,最終走向人生錯誤的軌跡。工作是我們生活的保障,沒有工作再好的計劃都是空談。
我們必須清楚工作本身並沒有貴賤之分,對待工作的態度卻有高低之別。因此不要抱怨自己的工作不好,條件差、待遇低、人際關係不好處理等。若是工作環境這一客觀因素無法改變,我們何不改變自身工作態度呢?沒有條件,我們就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只是一味的抱怨,而不是嘗試著去做,不去採取行動,我們怎能知道不可行呢?做,才有可能,才會有希望,新的奇蹟才可能出現;不做,連一點可能都不談上。只要我們認真負責,幹一行愛一行,任何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許多人之所以無法成功,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夠,不是因為領導沒有慧眼,不懂賞識,而是他對待工作的態度有問題。,每一位員工都應端正自己的態度,珍惜自己的工作。我們必須認識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是到達事業頂峰的唯一途徑。
二、對工作機會心存感恩,珍惜眼前擁有。
對於這一點,我感觸很深。雖然我是去年畢業,由於參加研究生考試,並沒有多少相關外貿經驗,所以對這次的機會非常的珍惜。當時和我一起來的同事,現在就剩我自己。他們由於不同的原因,先後離開了公司。但是,他們和我不同,他們都已經工作了好幾年,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要求相應的也比我高很多。而我還只是一張白紙,上面還沒有留有任何的痕跡。我只想找一個能夠發揮自己的工作平臺,透過這一平臺,認真工作,發揮自身能力,實現自身價值。
剛進公司時,公司恰好處於過渡期。我並沒有機會參加公司培訓,而是當起了裝修工。當時我就認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勞其心志,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當然這也是對我工作的考驗,對我毅力的磨鍊。所以一定要做好領導交代的每一件事,一次考驗就是一種工作機會的體現;一次考驗就是工作細節的體現;一次考驗也是一種歷練。雖然當時工作很辛苦,但是自己並沒有任何的怨言,粉刷牆壁時,就一心想著,將來這就是我的辦公室,我工作的地方,我的家。一定要把它幹好,粉刷的乾乾淨淨。
我們幹每一件事,都不是徒勞的,只要我們認真思考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我們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總結一些經驗。沒有思考的大腦就是一個空殼,勤于思考,開動腦筋,才能不斷增長自身智慧,提高自身修養。
透過粉刷牆壁我體會到:
第一、不論我們幹什麼、做什麼事,既然做了,就要儘自己所能認真做好,而不是馬馬虎虎,糊弄過去就了事。雖然我不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但是,我會盡自己所能追求完美。
第二、好的習慣是在我們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逐漸養成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工作中認真積累,仔細體會。比如在上學期間,老師總是要求我們在平時要認真把字型寫好,以便考試時,獲得更好的成績。但是,我們總是不當回事,片面的認為考試時寫好不就行了嗎?殊不知,考試時由於緊張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平時相比,我們的字型會更差。依此類推,舉一反三,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何嘗又不是這樣呢?我一定要在平時養成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注重生活的細節,不斷提升自身修養。
總之,對工作心存感恩,這樣你才會努力工作,你才會越來越出色。
三、甩掉拖延,即刻啟程。
拖延是對人生的揮霍。因為在明天覆明天的拖延中,歲月會不知不覺的流逝,到老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自己到頭來一事無成,到那時後悔已晚。
一個人如果做什麼事都拖拖拉拉,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習慣性拖延,做什麼事都喜歡往後拖,喜歡找藉口。這樣的習慣不僅會使人變得越來越懶惰,時間長了還會使人軟弱無能,整個人的精神面貌也會變得呆頭呆腦,反應遲鈍,思維僵化。這樣必然會破壞一個人的思考力、創造力、競爭力、使人的上進心和鬥志受到挫敗。時間長了,領導也會懷疑這種人的工作能力和內在品質。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早晨起床的時候,鬧鐘響了,大多數人都是關掉鬧鐘,給自己說再睡五分鐘、再睡十分鐘。但是結果呢,我們睡得一點都不踏實,擔心早晨趕不上公交車,上班遲到被扣錢,結果睡眠質量大大降低,耗費大量的心力。其實,多睡五分鐘、十分鐘又能夠怎樣呢!還不如按時起床,用那五分鐘、十分鐘舒展一下筋骨,做一下早操,讓自己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多那幾分鐘我們可能就能夠安心吃個早餐,不會為了趕那輛公交車匆匆忙忙的闖紅燈,結果就會減少一次交通事故;我們就若能夠早到公司幾分鐘,上班之前開啟電腦檢視郵件,瀏覽一下新聞網頁,做一下今天的工作安排,上班時我們就會有條不紊,井然有序。若是急急忙忙,甚至遲到,被老闆碰到,我們平時留下的良好形象,就會在老闆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至少他會這樣認為你不是一個按時上班的好員工。這種無形的資本也許我們很少注意,甚至是忽略、不以為然。但是,久而久之若是養成不按時上班的習慣,將來接觸客戶時,我們就可能出差錯,丟掉一筆大的訂單,到時後悔卻已晚矣!所以不管做什麼事,在什麼樣的崗位,都不要養成拖拉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到時不好的習慣很難改正。
我們做事情時,千萬不要拖拖拉拉,尤其是幹外貿,更應該乾脆果斷,辦事利落,而不是猶猶豫豫,拖拉半天,否則再好的客戶,也會被你丟掉。
解決拖延的唯一辦法,就是即刻行動。,騎著一輛腳踏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進,就是翻覆在地。比如辦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時,再往後拖也必須你自己親自去做,拖延一分鐘,你就得多想這件事一分鐘。做好每天的工作計劃,儘自己所能及時做好應急的事情,做其他事情時你才不會慌慌張張,手忙腳亂。當你變拖延為立即行動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處境正在發生著變化。要想工作有效率,工作有效益,即刻行動,說不定下一個機會就是你的。
四、不要給自己的工作設限。
作為一名剛步入工作崗位不久的員工來說,工作是增長我們知識技能和經驗的最好途徑。其實工作無所謂分內分外,我們完全可把這些工作當做一次次學習的機會。在企業中,有些員工,尤其是剛步入社會的新員工,總是將工作界限劃分的很清楚,認為只有將自己分內的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多做一點要求報酬,否則就覺得自己出虧了。殊不知,這正是將一個個提高自己能力的機會推掉了,這樣不僅阻礙自己能力的提高,時間長了還會讓老闆們失去對你的信任。
其實,分外的工作對我們來說就是一種考驗,如果你能做出出人意料的成績,這就是你能力的體現。正是這些分外的工作讓你有了更大的表演舞臺,讓你有機會把自己的才華表現出來。,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要給自己設限,因為工作本無分內分外之說。
世界就是一個大舞臺,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只有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做到最好,創造出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才能得到別人的肯定,社會的肯定,實現社會價值。
作為一名外貿新手,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踏踏實實做事,即使我才智平庸,也會在不斷的磨練中不斷提升自我。
【篇四:《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讀過《忠誠勝於能力》一書,對忠誠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忠誠的面很廣,可以指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對上級、對朋友等真心誠意、盡心盡力,沒有二心:忠誠老實|忠誠勇敢|忠誠可靠|對祖國無限忠誠等。
忠誠既是古今中外予以讚譽的一種美德,又是事業成功的一塊基石。中國文化非常講究忠誠。“一臣不事二主”的觀念具有很深的影響力。在中國,幾乎到處都能見到關公廟,關羽因為“掛印封金,千里尋主”而成為忠義的化身,成為“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典範。關羽無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還是作為一個民間傳說的主角,都被罩上耀眼的光環。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元帥計程車兵就不是好士兵。他還說過,不忠誠於統帥計程車兵就沒有資格當士兵。“士兵必須忠誠於統帥,這是義務”。
忠誠不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與核心。缺乏忠誠,其他的能力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現代企業竟爭激烈,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人才更多情況下是指“知識型員工,企業大廈的建構的支柱就是由知識員工所組成的。日本企業明確提出用人的基本原則是“忠誠第一,能力第二”、中國企業用人講究“德才兼備、西方企業用人注重“價值觀認同,其實質都是需要對組織、對企業的忠誠。應當說層面越高的成員就越需要其對組織的忠誠。知識員工一般處在企業內的中高層面,因此,如何提高知識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就顯得日益的重要。
一個企業要有好的發展離不開員工的忠誠。那麼怎樣才能把工作幹好,才是對公司的忠誠呢?每天歡歡喜喜,熱愛他所做的一切,視其為享受,於是,生命就是一支悠揚動聽的歌謠
【篇七:《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首先,我先要感謝公司提供這麼一個機會,因為我的寫作水平是很差的,這樣可以鍛鍊我的寫作,也好為以後各客戶聯絡打下一個基礎。
這本書我沒有怎麼看,只是大體的看了一下書的提綱以及簡介,不過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什麼是忠誠,怎麼做才是忠誠的,忠誠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又是怎麼體現出來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印象。
還是說一下我的感受吧,忠誠,讓我們給它一個定義的話,可能很多人都很難一下拿捏準,比如我們每次開例會都會大聲說出我的守則,但是這一點都不耽誤我們對忠誠概念的理解,所謂的忠誠,就是我們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認真負責,對我們接觸的人真誠守信,不是抱著應付或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就是忠誠的開始,這一點首先要從我們對待自己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說起,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就是無所謂或者唯利是圖等不誠實的態度,那我們就無從說起忠誠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而且我們都希望獲得美好的未來的,所以,忠誠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難理解的。比如,肚子餓了我們就知道吃東西而不是哄自己說,我不餓,我不想吃,這種很假的想法或者做法,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這樣我們就可以滿足最基本的對忠誠的理解,不惺惺作態,不假仁假義,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看到的事情就做(當然不是為非作歹)我們都是正常的人,用我們最正常的一面去面對別人就是忠誠;對於我們的工作呢,自己知道有事情沒有做好,有事情沒有做完,有的東西應該做沒去做,那就不要猶豫了,抓緊時間把自己的事情解決掉再去幹別的事情吧。如果存在僥倖心理,認為自己不做偷個懶就很舒服,你會嗎?不會的,最難欺騙的人就是自己,自己沒有好好做一件事情,那不是欺騙別人而是騙你自己,所以,我們可以不知道忠誠在字典上的具體的含義,可以不知道怎麼去表到對忠誠的理解,但是隻要我們不自欺欺人,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正在乾的事情負責,那我們就很忠誠了。
剛才說了我自己對忠誠的理解,那麼怎麼做才忠誠,忠誠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呢,這個可能比忠誠的定義還要難以理解,但是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的一些事情來解釋這個事情。記得有有這麼個比較,德才我們應該怎麼取捨,才重要呢,還是德重要?當然我們肯定不會選無才無德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大家都想要但是這種人畢竟少數,最後大多數人都更加重視一個人的品德德行,而不願意選擇有才無德的人。那這是為什麼呢?怎樣才不是無德呢?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夥伴,同事或者是上司,他們的事業有成,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我們都會從內心裡邊佩服他,羨慕他,但是在你跟他們相處起來的時候你總會感覺彆扭,當然不是嫉賢妒能的彆扭,也不是受限於規章制度,更不是工作,利益上的衝突,那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極度的自我,不允許自己的權利,地位,利益受到侵犯,所以在相處中這種人會更多的想到自己,而可能去傷害到別人。這種人就是有能力的人,或許他們沒有做對公司不利的事情,也沒有去有意的誣陷侵犯別人,那這種人算不忠誠嗎?我自己認為這種人是不忠誠的,一個不懂得團結合作,不注重集體以及他人利益的人是不忠誠的,即使有才能這種人也是不可以使用的。可以舉個例子,某個老總培訓班的資料上對於管理員工,駕馭自己的企業提到了幾點,其中對於員工的管理第一條就是:首先淘汰的就是對於企業不忠的員工。
什麼樣的員工是不忠誠的呢?其實員工對於自己從事的行業沒有信心就是屬於對企業不忠的一種,沒有信心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變成了混日子,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混日子,工作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其次就是把生活提高一下,這個是不能說的秘密。另外,就是對自己做的工作,自己做的產品沒有信心的,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好還是不好?你的產品怎麼樣?你們有沒有騙人?如果你沒信心,這些問題你是回答不上來的,然後你就無法做好工作,最後,你本人也會對你所做的事情,你的產品,你的公司產生懷疑,這樣你還能對公司忠誠嗎?當然,這些都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一些概念,還有就是我們對於忠誠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理解,不欺騙,不背叛,誠信第一,等等。其實要做到忠誠並不難,我們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忠誠的,人之初,性不善啊。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自己原來的偏執的想法改正就很完美了。
結合書中說的,忠誠首先就是要懂得感恩,其實感恩這個詞我們近些年說的很多,有點被說爆了(漢語言在衰退?),搞個募捐要感恩,送點水要感恩,別人幫助了我要感恩,政府我們要感恩,但是我們有沒有感恩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怎麼個感恩法?父親節母親節生日買花束,說聲我愛你們就感恩了?怎麼感恩,我也說不好,但是這肯定不夠。
還有就是責任感,這個東西很重要,如果說感恩是首要因素,那麼責任感就緊隨其後吧!因為沒有責任感的男人肯定對不起他的女人,沒有責任感的女人對不起他的孩子,沒有責任感的孩子也就做不好工作,沒有責任感的組織早晚要散夥,沒有責任感的國家就永遠不能被世人所接受所佩服。
最後,忠誠首先要知道先感謝國家,然後父母(很耳熟的話題),還有要對得起自己的真實感受,對得住他人,不損害別人還社會的利益,這樣,不管才能大小,本事高低,才能不產生禍害。
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沒有德性的能力是我們所鄙視的。
【篇八:《忠誠勝於能力》讀後感】
一直以來,我們都僅僅把忠誠視為一種品德。最近,機械工業出版社推出一本名為《忠誠勝於能力》的圖書,作者提出:忠誠不僅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和核心。
《忠誠勝於能力》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團隊忠誠,引申到社會各種組織的忠誠。書中包括“忠誠是一種義務”、“與公司共命運”、“為榮譽而工作”和“以生命去執行”四部分內容,闡述了“忠誠勝於能力”、“忠誠是一種義務”、“你自己才是忠誠的最大受益人”、“忠誠是執行的最大動力”、“履行職責是最大的忠誠”等見解。
通篇閱讀這本生動有趣的圖書後,我們發現作者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說明“忠誠是品德,更是能力”的觀點。
第一,忠誠,已經成為人才的第一競爭力。人才越來越市場化,人才的競爭,已經從單純的技能競爭,轉向了品德與技能兩方面的競爭。而在所有品德中,忠誠排在第一位。過去,包括企業在內的各種組織尋找人才時,大多數首先看重的是文憑和工作經驗,這兩方面過得去,基本上就錄用了,至於品德方面,不反黨反社會主義就行了。可是現在不同了,包括世界500強在內的眾多優秀企業選拔人才時,所關注的範圍已經擴大了許多,他們已經把忠誠排在第一位。很多企業會透過各種形式測試應聘者的忠誠,如果被認定是忠誠度不足的人,哪怕你擁有一百個博士學位,擁有一千項成功案例,都可能不會被聘用,因為招聘考官們很清楚,一個缺乏忠誠的人,不可能為企業所用,而且,這樣的“能幹人”一旦背叛企業,企業遭受的損失可能無法估量。忠誠,已經成為職業場上的第一競爭力。
第二,忠誠,已經成為一種立身之本,成為求生存求發展的重要能力。作者指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即使是一個自由職業者,他也會和各種團隊、組織和人員發生往來,在這個過程中,忠誠是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你缺乏忠誠,組織不會聘用你,團隊不會讓你加盟,搭檔不願意與你共事,朋友不願意與你往來,親人不願給你信任,你最終將被這個社會拋棄。
第三,忠誠能力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統帥。一個人如此缺乏了忠誠,其他所有能力,諸如計劃能力、組織能力、控制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將失去用武之地。作者把計劃能力、組織能力等形成的能力組合稱為“技能倉庫”,把忠誠稱為“技能運輸通道”,技能倉庫中的技能,只有透過技能運輸通道,才能到達“價值倉庫”。
第四,忠誠是獲取回報的前提。企業首先不會給你什麼,但你必須首先給企業以忠誠;如果你給了企業絕對忠誠,企業就會給你物質和精神回報。在書中,作者指出,忠誠和回報是有先後順序的,忠誠是回報的前提。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年輕人在求職的時候,首先強調的就是回報,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最終導致他們無法獲取理想的回報。
第五,忠誠,決定你在組織中的真正地位。在任何企業裡,都存在一個無形的同心圓,圓心是老闆,圓心周圍是忠誠於企業、忠誠於老闆、忠誠於職業的人。離老闆越近的人,是忠誠度越高的人,而不一定是職位越高的人。很多高層管理者天天和老闆打交道,卻未必得到老闆的信任,可能就和忠誠度不夠有關。很顯然,越靠近“同心圓”圓心的人,越可能獲得穩定的職業和穩定的回報。
在中國企業界,尤其是民營企業界,老闆有一塊由來已久的“心病”,那就是對能人想用又不敢用。能人是一把雙刃劍,忠誠則為老闆創造鉅額財富,不忠誠則給老闆沉重打擊。而在管理上面,老闆也面臨兩難: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現在好了,《忠誠勝於能力》這本書可以消除老闆的心病,它會告訴老闆怎麼使員工既有能力又忠誠。
“忠誠勝於能力”這話很好理解。是說企業員工首先要對企業、對上級、對老闆忠誠,企業寧用一個10分忠誠7分能力的人,也不用一個7分忠誠10分能力的人。
這話我也贊同。今天許多企業,把“忠誠度”作為聘用、提拔員工的首要條件;把考察和培養員工的忠誠度作用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對待。
古人曾論“德”與“才”,列出四類人:有德有才,有德無才,有才無德,無德無才。指出有德有才當然好,但少;剩下就只有“有德少才”可用了。用古人的論述來套“忠誠度”與“能力”,也未嘗不可!
但是,仔細一想,只說“忠誠勝於能力”,好象還缺少點什麼。畢竟這只是對員工的要求,如果僅僅強調員工的“忠誠度”,就有可能出現——
員工對企業、對老闆、對上司都做到了忠心耿耿,但就是得不到信任、或充分的信任,時間稍長,員工的忠誠會不會動搖呢?
企業高階管理者,承擔了相應的責任,但所得到的管理資訊不對等、沒有與責任相對的決斷權、老闆對他說話不坦誠等等,他會不會全力以赴地去負起管理責任呢?
員工中許多人、特別是生產一線人員,他們希望並不太高,較穩定的企業、較穩定的工作、較合理的收入(待遇),如此足矣!大家努力地幹,提高質量、提高產量,多勞多得。但,如果工作環境差、收入低於同行水平、管理者態度生硬粗暴等等,員工會不會想著跳槽呢?……
於是我想:“忠誠勝於能力”,是不是還應加上一句“信任重於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