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yù zān
藥材名稱 | 紫玉簪 |
藥材拼音 | zǐ yù zān |
藥材別名 | 玉泡花、紫萼 |
英文名稱 | Plantain lily |
功效分類 | 拔毒生肌藥 |
藥用部分 | 百合科植物紫萼Hosta ventricosa( Salisb.) Steamn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葉基生,卵形,長8~16厘米,寬5~1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側脈約7對,明顯;葉柄長20~30厘米。花莖高45~60厘米,總狀花序頂生,通常有葉狀苞片;花淡紫色,長3.5~5厘米,花絲基部與花被管分離;蒴果三稜狀圓柱形,長約3厘米。花期8~9月,果期10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坡、林下陰溼處;全國各地有栽培。分佈於河北、山東、浙江、江蘇、江西、福建等地。 |
採收加工 |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根全年可採,多鮮用。 |
藥材性狀 | 全草呈淡黃色至黃棕色,葉卵形,先端有銳尖,基部楔形,側脈明顯,多7對,葉柄細長。花多皺縮成條狀,完整者長3.5~5厘米,呈漏斗狀,表面紫褐色或棕褐色,花絲6,花絲基部與花被管分離;質軟,易破碎。蒴果三稜狀圓柱形,長約3厘米。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有毒。歸肺經、腎經。 |
功效作用 | 拔膿解毒,生肌。 |
臨床應用 | 用量9~15克,水煎服。將鮮草搗汁外敷,主治乳癰、瘡癰腫毒;鮮草搗汁滴耳治中耳炎;將葉浸入菜油中數天,敷貼患外,每日換藥1次,治小腿慢性潰瘍。 |
藥理研究 | 紫玉簪具有抗炎、抗腫瘤、抗氧化等藥理作用。 |
化學成分 | 根含皂苷。其療效與玉簪類似,民間常相互混用。玉簪花含揮發油,亦供藥用。夏季花苞待放時採收,每0.5千克花蕾浸泡於2千克麻油中,2個月後,取油外塗,治燒傷。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1.治白帶、崩漏:紫玉簪葉一至二兩,雞蛋(去殼)一個,水煎服。(《江西草藥》) 2.治頑固性潰瘍:鮮紫玉簪葉洗淨,用米湯或開水泡軟,敷貼患處,日換3次。(《陝西草藥》) 3.治痔瘡腫痛:鮮紫玉簪葉,搗爛敷患處。(《陝西草藥》) 4.治一切無名腫毒:紫玉簪葉90g,加鹽適量,同米湯或清水搗成糊狀,敷患處。(《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5.治蛇頭疔:鮮紫玉簪葉、鮮烏蘞莓各等量,共搗爛,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