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松香

sōng xiāng

松香
松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松香
藥材拼音 sōng xiāng
藥材別名 松脂、白松香、松脂香
英文名稱 rosin
功效分類 拔毒生肌藥
藥用部分 松科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 或松屬若干植物滲出的油樹脂,經蒸餾或提取除去揮發油後所餘固體樹脂。
(動)植物形態 喬木,高達45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慄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產地分佈 產於江蘇、安徽、 河南西部峽口、陝西漢水流域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南達福建、廣東、臺灣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嶺東坡,西南至貴州貴陽、畢節及雲南富寧。在長江下游其垂直分佈於海拔700米以下,長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佈於海拔1500米以下。
採收加工 選直徑20~50厘米的松樹,在距地面2米高的樹幹處開割口;在開割割口前先要颳去粗皮,但不要損傷木質部,刮面長度50~60厘米,寬25~40厘米,在刮面中央開割長35~50厘米,寬1~1.3厘米,深入木質部1~1.2厘米的中溝,中溝基部裝一受脂器,再自中溝開割另一對側溝,可將油樹脂不斷收集起來。以在30~35℃採收為宜,即長江以南在5~10月,華北及東北在6~9月,將收集的松油脂與水共熱,濾去雜質,通水蒸氣蒸餾,所得的餾出物分離除去水分,即為松節油。蒸餾後所餘物質,放冷凝固,即是松香。
藥材性狀 本品呈透明或半透明不規則塊狀物,大小不等,顏色由淺黃到深棕色。常溫時質地較脆,破碎面平滑,有玻璃樣光澤,氣微弱。遇熱先變軟,而後融化,經燃燒產生黃棕色濃煙。
性味歸經 性溫,味苦、甘。歸肝經、脾經。
功效作用 祛風燥溼,排膿拔毒、生肌止痛。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臨床應用 外用:適量、研末幹摻;或調敷。內服:煎湯,3~5克;或入丸、散,亦可浸酒服。主治癰疽惡瘡,瘰癧,瘻症,疥癬,白禿,癘風,痺症,金瘡,扭傷,婦女白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藥理研究 對腸胃平滑肌有抑制作用,還有鎮咳、祛痰作用,有降血壓等作用。
化學成分 主要含松香酸酐、松香酸、α-蒎烯及β-蒎烯、左旋莰烯、二戊烯、槲皮素烯、山柰酚成分。
使用禁忌 血虛者、內熱實火者禁服。不可久服。未經嚴格炮製不可服。
配伍藥方 ①治神經性皮炎:松香、豬油各適量,煮成糊狀。塗患處,日數次。(廣西《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②治小兒溼疹:松香200克,煅石膏10克,枯礬10克,雄黃3克,冰片2克,共研細粉,加凡士林55克,調成軟膏。患處先用過氧化氫溶液洗淨,再塗上軟膏,用紗布包紮,隔日換1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③治小兒白禿瘡:煉過鬆脂、黃丹各15克,輕粉9克。共為細末,茶油調搽;先用米泔湯洗淨搽藥,每日1次。(《簡集方》) ④治婦人白帶:松香150克,酒二升,煮幹,木臼杵細,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溫酒下。(《摘玄方》) ⑤治小兒緊唇:炙松脂貼之。(《聖惠方》)
上一味中藥材: 爐甘石
下一味中藥材: 楓香脂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