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暴馬丁香

bào mǎ dīng xiāng

暴馬丁香
暴馬丁香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暴馬丁香
藥材拼音 bào mǎ dīng xiāng
藥材別名 暴馬子皮、白丁香、棒棒木、荷花丁香
英文名稱 syringa reticulata var. mandshurica
功效分類 清化熱痰藥
藥用部分 木犀科植物暴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Blume.)Hara var.mandshurica (Maxim.)Hara的樹皮。
(動)植物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3~8米。樹皮暗灰褐色,有橫紋,小枝灰褐色,皮孔明顯,橢圓形,外凸。單葉對生,葉柄長約l厘米;葉片卵形或廣卵形,長5~12厘米,寬3~9厘米,先端漸尖,或呈尾狀,或鈍,基部通常廣楔形或近圓形,全緣;上面淡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葉脈明顯突起。夏季開白色花,多花形成疏大頂生圓錐花序,長15~25厘米;小花梗長1~2毫米;萼鍾狀,4裂;花冠4裂,管部較萼略長;雄蕊2,花絲較花冠裂片約長2倍,伸出花冠外。蒴果長圓形,長約2.3厘米,常有小瘤突,熟時2裂;種子每室2粒,周圍具紙質翅。
產地分佈 生於河岸、林緣及針闊葉混交林內。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朝鮮、日本、俄羅斯也有。
採收加工 春秋兩季剝取樹皮,曬乾。
藥材性狀 暴馬丁香藥材呈槽狀或捲筒狀,長短不一,厚2~4毫米,外表面暗灰褐色,嫩皮平滑,有光澤,表皮粗糙,有橫紋,皮孔橢圓形,暗黃色;內表面淡黃褐色。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氣微香,味苦。以皮厚、味苦者為佳。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歸肺經。
功效作用 清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屬化痰止咳平喘藥下分類的清化熱痰藥。
臨床應用 用量25~50克,煎服;或入丸、散。治療痰喘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水腫。
藥理研究 暴馬丁香具有鎮咳、祛痰、平喘作用;能減少三級以下支氣管上皮細胞的肥大增生。經動物試驗有鎮咳、化痰、平喘作用。本品全皮和內皮水煎劑對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動物實驗表明本品無明顯毒性。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鞣質及甾體類物質、含紫丁香苷、蒿屬香豆精、3,4-二羥基-β-羥乙基苯、暴馬子醛酸甲酯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①治支氣管炎、哮喘:暴馬丁香60克,水煎至茶色,加入白糖15克,連煎3次,每晚服1次;或暴馬丁香1500克,甘草90克,共切碎,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每次10毫升,每日3次。(《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②治慢性氣管炎:暴馬子、小檗各15克,松蘿6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③治心臟性浮腫:暴馬子30克。切碎,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瓜蔞
下一味中藥材: 海蛤殼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