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白首烏

bái shǒu wū

白首烏
白首烏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白首烏
藥材拼音 bái shǒu wū
藥材別名 隔山消、白何首烏、隔山撬、白木香、白何烏
英文名稱 radix cynanchi bungei
功效分類 補血藥
藥用部分 蘿藦科植物牛皮消Cynanchum auriculatumRoyle ex Wight的乾燥塊根。
(動)植物形態 蔓性半灌木。具乳汁。根肥厚,類圓柱形,表面黑褐色,斷面白色。莖被微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9厘米;葉片心形至卵狀心形,長4~12厘米,寬3~10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深心形,兩側呈耳狀內彎,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灰綠色,被微毛。聚傘花序傘房狀,腋生;總花梗圓柱形,長10~15厘米,著花約30朵;花萼近5全裂,裂片卵狀長圓形,反折;花冠輻狀,5深裂,裂片反折,白色,內具疏柔毛;副花冠淺杯狀。裂片橢圓形,長於合蕊柱,在每裂片內面的中部有一個三角形的舌狀鱗片;雄蕊5,著生於花冠基部,花絲連成筒狀,花葯2室,附著於柱頭周圍,每室有黃色花粉塊1個,長圓形,下垂;雌蕊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柱頭圓錐狀,先端2裂。蓇葖果雙生,基部較狹,中部圓柱形,上部漸尖,長約8厘米,直徑約1厘米。種子卵狀橢圓形至倒楔形。邊緣具狹翅,先端有一束白亮的長絨毛。花期6~9月,果期7~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坡岩石縫中、灌叢中或路旁、牆邊、河流及水溝邊潮溼地。分佈於華東、中南及河北、陝西、甘肅、臺灣、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山東、江蘇有栽培。
採收加工 春初或秋季採挖塊根,洗淨泥土,除去殘莖和鬚根,曬乾,或趁鮮切片曬乾。鮮品隨採隨用。
藥材性狀 根長圓柱形、長紡錘形或結節狀圓柱形,稍彎曲,長7~15厘米,直徑1~4厘米。表面淺棕色,有明顯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脫落處土黃色或淺黃棕色,具網狀紋理。質堅硬,斷面類白色,粉性,具鮮黃色放射狀紋理。氣微,味微甘後苦。
性味歸經 性平,味甘、微苦。歸肝經、腎經、脾經、胃經。
功效作用 補肝腎,強筋骨,益精血,健脾消食,解毒療瘡。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血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6~15克,鮮品加倍;研末,每次1~3克;或浸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主治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頭暈耳鳴,心悸失眠,食慾不振,小兒疳積,產後乳汁稀少,瘡癰腫痛,毒蛇咬傷。
藥理研究 白首烏具有抗氧化、抗腫瘤作用,調節免疫功能,影響心臟功能,降血脂;具有改善溶血性貧血及促進毛髮生長等作用。
化學成分 含隔山消苷C₃N、隔山消苷C₁N、隔山消苷C₁G,隔山消苷K₁N、牛皮消苷A、牛皮消苷B、牛皮消苷C、蘿藦胺、牛皮消素、蘿藦苷元、12-O-桂皮醯基去醯蘿藦苷元、戟葉牛皮消苷、白首烏二苯酮、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無機元素。
使用禁忌 內服不宜過量。
配伍藥方 ①治腰腿疼痛,關節不利:白首烏15克,牛膝6克,菟絲子9克,補骨脂6克,枸杞子9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②治陽痿:白首烏、淫羊藿、山藥、黨參各9~12克。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③治神經衰弱,陽痿,遺精:白首烏15克,酸棗仁9克,太子參9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藥》) ④治胃痛,痢疾腹痛:白首烏、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⑤治腳氣水腫:白首烏、車前子各6克。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食物中藥與便方》) ⑥治小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積,腹瀉:白首烏、糯米草、雞屎藤各等分,研末備用。每次9克,加米粉18克,蒸熟食。(《四川中藥志》1982年) ⑦治乳汁不足:牛皮消根(去皮)30克,母雞1只(去內臟)。將藥放入雞腹內,燉熟,去藥渣,湯肉同服,不放鹽。(《湖北中草藥志》)
上一味中藥材: 阿膠
下一味中藥材: 海參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