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shēng má
藥材名稱 | 廣升麻 |
藥材拼音 | guǎng shēng má |
藥材別名 | 藍肉升麻 |
英文名稱 | Rhizoma cimicifugae |
功效分類 | 辛涼解表藥 |
藥用部分 | 菊科植物華麻花頭Serratula chinensisS.Moore.的根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具紡錘狀根。莖直立,被柔毛,不分枝或上部少分枝。葉互生,不分裂,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具細鋸齒,背面有微糙毛。頭狀花序單生枝頂,總苞總狀,總苞片7層,無毛,具淡褐色邊緣,外層較短,頂端針狀;小花全為管狀花,兩性;花冠紫色,簷部5裂。瘦果長圓形,冠毛剛毛狀,汙黃色,有時帶紫色。 |
產地分佈 | 生於山坡、路旁、叢林中。分佈於廣東、廣西及我國華北、西南等地。 |
採收加工 | 野生者多於夏、秋季採收,栽培者在霜降後莖葉開始枯萎時採收。挖取根部,去淨泥土,除去蘆頭及鬚根,堆悶發汗後曬乾或直接曬乾。 |
藥材性狀 | 不規則圓柱形或長紡錘形,兩端細,中部略粗,間呈扭曲狀。表面黑褐色或黃棕色,有縱皺紋和少數鬚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整齊,呈角質狀,紫藍色或黃白色。氣特異,味微苦澀。 |
性味歸經 | 性微寒,味辛、微甘。歸肺經、胃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發表透疹。屬解表藥下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3~9克,煎服。用治風熱頭痛、熱毒咽腫、麻疹初期透發不暢。 |
藥理研究 |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藥理作用: 鎮痛作用:廣升麻含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鎮痛作用,可以緩解各種疼痛症狀,如頭痛、關節痛、神經痛等。 抗炎作用廣升麻中的化學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炎症症狀,對關節炎、肌肉炎等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抗痙攣作用:廣升麻可以透過抑制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具有抗痙攣作用,可用於治療肌肉痙攣、胃腸痙攣等症狀。 改善血液迴圈:廣升麻可以擴張血管,促進血液迴圈,增加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鎮靜安神作用:廣升麻具有一定的鎮靜和安神作用,可用於治療焦慮、失眠等神經系統疾病。 |
化學成分 | 對兔、大鼠的食物性高膽甾醇血癥具有降低膽甾醇的作用。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 |
配伍藥方 | 廣升麻治療頭痛:將廣升麻煎劑或廣升麻粉末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後用紗布或棉布浸泡,然後敷在額頭或太陽穴處,每天使用數次,可緩解頭痛症狀。 廣升麻治療關節痛:將廣升麻煎劑或廣升麻粉末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後用紗布或棉布浸泡,然後敷在關節疼痛處,每天使用數次,可緩解關節痛症狀。 廣升麻治療肌肉痙攣:將廣升麻煎劑或廣升麻粉末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後用紗布或棉布浸泡,然後敷在肌肉痙攣處,每天使用數次,可緩解肌肉痙攣症狀。 廣升麻治療焦慮、失眠:將廣升麻煎劑或廣升麻粉末加入適量的溫水中,攪拌均勻後飲用,每天使用數次,可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緩解焦慮和改善睡眠質量。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