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虞書·大禹謨

大禹謨原文

  皋陶矢厥谟,禹成厥功,帝舜申之。作《大禹》、《皋陶谟》、《益稷》。

  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帝曰:「俞!允若兹,嘉言罔攸伏,野无遗贤,万邦咸宁。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不废困穷,惟帝时克。」

  益曰:「都,帝德广运,乃圣乃神,乃武乃文。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

  益曰:「吁!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百志惟熙。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罔咈百姓以从己之欲。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功。」

  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

  禹曰:「朕德罔克,民不依。皋陶迈种德,德乃降,黎民怀之。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帝曰:「皋陶,惟兹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皋陶曰:「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

  禹曰:「枚卜功臣,惟吉之从。」

  帝曰:「禹!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龟。朕志先定,询谋佥同,鬼神其依,龟筮协从,卜不习吉。」禹拜稽首,固辞。

  帝曰:「毋!惟汝谐。」

  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率百官若帝之初。

  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

  禹乃会群后,誓于师曰;「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

  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祗载见瞽叟,夔夔斋栗,瞽亦允若。至諴感神,矧兹有苗。」

  禹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帝乃诞敷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

大禹謨譯文

  傳說:若考古時候的大禹,又名文命,他的功德廣佈到了四海。他曾經接受帝舜的徵詢,發表自己的見解道:“為君的能知道為君的艱難,為臣的能知道為臣的艱難,那麼,政事就能治理好,人民也就會迅速修德了。”帝舜道:“這話不錯。確實像這樣,那麼,好主意就不會被擱置不用,賢才就不會被遺棄在田野之間,萬邦都會太平。凡事都考察群眾的意見,常常放棄自己不正確的意見,聽從別人正確的意見;為政不虐待無告的窮人,用人不忽視卑賤的賢才,這隻有帝堯的時候才能做到。”益插嘴道:“嗨!帝堯的道德廣大而又能運用,真是聖哲神明,能武能文,所以皇天特別照顧他,命他統治四海,為天下的大君。”

  禹說:“凡是順道從善的就得福,逆道從惡的就得禍,這真像影隨形、響應聲一樣!”益說:“咦!可得警戒這一點啊!只有時刻警戒自己,才能免於後憂。不要破壞法規制度,不要優遊流於放縱,不要過度玩樂;任用賢才不要三心二意,剷除邪惡不要猶豫不決,謀劃尚有疑問就不要勉強施行。這樣,你心中的一切思慮都會通明透亮了。不要違反正道去求取百姓的稱譽,也不要不顧百姓的意見去滿足自己的慾望。思想不怠惰,政事不荒廢,那麼,四夷都會來歸附你的。”

  禹說:“帝!您要記住啊!修德主要表現在搞好政事,而為政的中心在於養育人民。水火金木土谷這六府要修治好,端正人民品德、豐富人民財用、改善人民生活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這九個方面的功業都要安排得有秩序,有了秩序,人民自然歡欣鼓舞,歌功頌德了。對於勤勞的人,要用美好的前景去誘導他們;對於怠惰的人,要用刑罰去督責他們;而當人民受到德澤感到歡欣的時候,就要及時鼓勵他們開展歌詠活動,使之樂而忘芳,幹勁不衰。”帝舜道:“講得對!現在水土治平,萬物得以成長,六府三事確實治理得很有秩序,萬世以後都要仰賴那時你的大功啊!”

  帝舜道:“禹,你來!我居帝位已經三十三年了,如今已到老耄昏聵的時期,掌握這樣煩忙的政事委實感到疲倦。你平日是從不懈怠的,今後要接替我總管眾民啊!”禹連忙答道:“我的品德不能勝任,人民不會依從我的,不如皋陶勇往力行,積極種德,德澤普及下民,民眾都懷念他。帝!您可要顧念他啊!他平日一心掛念的就在於種德這件事還有欠缺,偶而放下心來也就在於這件事有了成績;他經常在口頭上談論的就在於這件事,真誠出自內心的也就在於這件事。所以說,您可得要顧念他的大功啊!”帝舜於是轉向皋陶說:“皋陶!現在廣大臣民沒有一個干犯我的法紀的,這是由於你任我計程車師,能夠正確運用五刑來輔助五教,期望使我的政事達到治理的境地。要用刑罰來達到消滅刑罰的目的,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那時你的功勞就大了!”皋陶回答道:“帝!您的德行毫無過差,對下邊的要求簡明扼要,治理民眾非常寬大;刑罰不牽連子女,而獎賞卻延及後世;對偶然的過失,再大也給以宥赦,對明知故犯的罪惡,再小也處以刑罰;罰罪有疑問就從輕發落,賞功有疑問卻從重給獎;與其殺害無辜的人,寧可犯不執行常法的過失:這種好生的美德,已經融洽到人民心裡,因此,人民都能守規矩,不犯官家的法紀。”帝舜道:“使我能如願以治理人民,四方都聽從我的命令,好像草木隨風而動,這都是你做的好事啊!”

  然後,舜又轉回來對禹說:“來,禹!當年天降洪水來警戒我,能夠言行一致,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業,又在民眾中建立威信的,就數你最賢;既能勤勞為邦,又能節儉持家,不自滿自大,這也數你最賢。你正因為不自逞能,所以天下沒有一個人敢與你爭能;你正因為不自居功,所以天下沒有一個人敢與你爭功。我真誠讚美你的品德,嘉許你的大功。天命已經降落到你的身上,你終將升任大君。人心是危險難安的,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沒有考核事實的言語不要聽,沒有徵詢群眾意見的主意不要用。可愛的不是君而是民,可畏的不是民而是君失其道。民眾沒有大君他們又愛戴誰呢?大君沒有民眾就無人跟他守邦了。一定要謹慎啊!認真對待你所居的大位,切實做好你想要做的每件事。如果四海百姓都至於窮困不堪,那你做大君的天祿也就永遠終結了。只有這張嘴,最愛惹是生非,講話可得慎重啊!我要講的都已講完,沒有什麼再要講的了。”禹還是謙讓道:“那麼,就一個個功臣來占卜,看誰的卜兆最吉就由誰來接位。”帝舜道:“禹!我們占卜公事,是先由於心有疑難掩蔽,然後才去請問大龜的。現在我的意志早已先定了,並經徵詢眾人的意見都一致贊同,相信鬼神必定依從,龜筮也必定是吉了。占卜是不會重複出現吉兆的,用不著再卜了。”但是,禹還是稽首拜辭。帝舜最後斷然地說:“不!只有你合適。”

  正月初一日,禹在堯廟裡接受了攝政的委命,率領百官行禮,像當年舜受命攝政時一樣。然後,舜對禹說道:“禹!跟你商量一下,現時只有三苗不遵從我們的教令了,你去征伐他們。”禹於是大會各邦群后及其率領的人眾,宣誓於眾道:“整齊眾多的勇士們!都來聽我的命令:這無知盲動的三苗,執迷不悟,傲慢自大,違反正道,敗壞常德。致使君子被遺棄在野,而小人卻竊居高位,把人民拋棄不顧,因此,上天降災於他們。我今天是用你們群后眾士之力,奉天命去罰他們的罪。你們還須齊心合力,才能成就功勳。”

  戰事進行了三十天,苗民仍然負隅頑抗,不肯聽命。益就向禹建議道:“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動天地,再遠的地方也能達到。滿招損,謙受益,常常就是天道。帝舜早年受父母虐待,一個人在歷山耕田,苦不堪言。但他日日號哭涕泣,仍然呼喊蒼天,呼喊父母,總是誠心自責,把罪錯全部承擔,從不怨天怨父母。有事去見瞽瞍的時候,總是端端正正,戰戰兢兢。在這種時候,連頑固的瞽瞍也真能通情達理了。常言至誠感神,何況有苗?”禹連忙下拜,接受了這個好意見,說:“講得對!”立即停戰,整隊班師而歸。從此,帝舜也接受了益和禹的建議,大布文德,在朝堂兩階之間舉行大規模的舞蹈,人們舉著戰爭中用的盾牌和雉尾,載歌載舞,表示偃武修文。七十天之後,有苗終於自動前來歸附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