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九萬章上·第三節

第三節原文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

  “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于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第三節譯文

  萬章問:“象每天把殺害舜作為事務,舜被擁立為天子後只是將他流放,這是為什麼呢?”
  孟子說:“這是封他為諸侯,有人說,是流放。”
  萬章說:“舜流放共工到幽州,發配驩兜到崇山,驅趕三苗到三危,誅殺鯀於羽山。懲處這四個罪犯而天下歸服,這是懲辦不仁者。象是個很不仁的人,然而卻封到有庳。有庳的人民難道有罪嗎?仁人難道是這樣:對外人嚴加懲處,對弟弟則封賞國土?”
  孟子說:“仁人對於弟弟,不隱藏心中的憤怒,也不留下怨恨,只是親他愛他而已。親近他,是想要他尊貴;愛護他,是想要他富裕。封他到有庳國,正是要使他尊貴和富裕。本身是天子,弟弟卻是平民,能夠稱之為親近和愛護嗎?”
  萬章說:“那又冒昧地請問,有人說這是流放,這是什麼意思呢?”
  孟子說:“雖然把象封在有庳,但象不能夠直接管理國家,舜派官員管理國家而把收的稅給象使用,所以稱之為流放。怎麼能讓他殘暴地對待老百姓呢?雖然如此,如果想經常見面,所以他們之間常互相往來。所謂‘不一定要等到朝貢,就因政務需要而加強與有庳國的聯絡。’說的就是這件事。”

註釋
1.共工:古史傳說人物。共工本為其官名。
2.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密雲縣東北部。
3.驩兜:人名。與共工互相勾結,結成死黨。
4.崇山:地名,在今湖北崇陽縣南部。
5.三苗:古代國名,頑固不服舜的統治,舜因而殺其首領。
6.三危:地名,在今甘肅敦煌縣東南部。
7.鯀:(gun滾)古人名,夏禹的父親。《史記》:“禹之父曰鯀。”相傳他因治水無功而獲罪被殺。
8.有庳(bi幣):地名,舊說在今河南道縣之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