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對如此壯觀的廬山瀑布的生動形象而且具體的描述。
我們都知道,“水向低處流”。陸地上全部的水都是從高處向低處流動的。因為地勢越陡峭,水就會向下流得越快。而在地勢高低十分顯著並且地勢發生轉折變化的一些地方,水流就會突然從高處流下來,這樣就形成了瀑布。
在我國眾多的名山大川中,很多地方都有瀑布。例如著名的貴州黃果樹瀑布,它從上向下跌落的巨大水簾竟高達75米,飛瀉而下的水流落下後形成潔白的浪花,然後化作水霧,再發出震耳的轟鳴,景象十分壯觀!
瀑布的形成必須有水,同時它還要有高低陡然變化的各種地形。為什麼會形成這種地形呢?
因為地殼運動。地殼就會發生斷裂錯動,而且斷裂的兩側岩層又會產生相對升降,這樣造成了很陡的巖壁。所以河流經過這陡崖時,自然就會飛瀉而下,從而形成了瀑布。
自從火山噴發以後,在火山頂端留下了一個火山口。假如積水成湖,湖水就會溢位,也有可能在火山口以外的地方形成瀑布。例如白頭山的瀑布就是透過這樣形成的。此外,火山噴發出的岩漿,或是由地震引起的山崩等,堵塞住了河道從而形成天然的堤壩,不但提高了水頭,而且水會溢位,從而成為瀑布。
另外,河流的河床,因為構成它的岩石性質互不相同,有硬、有軟,所以它們抵抗水流沖刷侵蝕的能力也互不相同,硬性岩石抵抗力強些,不容易被沖蝕;軟性岩石抵抗力差些,很容易被沖蝕。所以產生了河底地形高低不同的差別,並且在河道上形成陡崖,這些也是形成瀑布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古代冰川分佈的一些地區,因為古冰川腐蝕深度的差異,從而留下了深淺不一的冰川“U”形谷,後來又被河流所佔據了,於是水流在深淺差異相當大的谷地交接處流過,這樣就形成了瀑布。
在河流注入海洋處的一些海岸邊,因為猛烈的海浪經常拍擊海岸,從而迫使海岸“後退”,河流也就“縮短”了。假如海岸被破壞的速度相當快的話,那麼原來高出海面的河底也會“倒置”在海岸上,河流在入海處就會形成瀑布。
還有,在石灰岩地區常常會有地下暗河,在暗河流過的地方,假如地勢高低陡然變化;或者是暗河從陡峻的山崖湧出,這樣形成的瀑布就更為壯觀了。
熱門工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