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達碼頭日夜商店

[ 現代故事 ]

1、

20世紀70年代的要數十六浦大達碼頭的日夜商店。

大達日夜商店開在外馬路1號倉庫附近地區。1號倉庫是什麼地方?它曾經是盧作孚的民生輪船公司大本營。盧作孚什麼人?是中國航運祖師爺,毛澤東稱頌他是“四個不能忘記的中國實業家”。

大達商店十開間門面,像把扇形面對大達碼頭客運站。十六浦眾多碼頭是有分工的:東門路碼頭負責寧波港、舟山群島運輸,新開河負責重慶武漢運輸,大達碼頭負責長江內河,南通、啟東、青龍港等。大達碼頭運輸量很大,人山人海,不分晝夜每天四班船,每班2000人,街面上人頭湧動,日夜不息。

日夜商店的招牌就叫“大達食品商店”,經營菸酒糖果糕點、水果、雜貨。店堂裡分設三個櫃組:水果櫃、糕點櫃、菸酒糖果雜貨櫃。店經理是位年屆五十的中年男子費銘,高個子黑面板,是解放初十六浦學徒出身的店員,是個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老經理。他手下三四十個職工隊伍卻不簡單,由三撥人組成。

第一撥人是上了年紀的曾經歷盡滄桑老職工,是原來供銷社留下來的。翻開他們檔案,都有來歷,曾經在國民黨政府幹過處長、科長什麼的,他們被整肅出來到供銷社站櫃檯,有的還吃過官司。費銘跟他們開玩笑說:“你們都是處長科長出身,我連股長也挨不上,現在我領導你們。”“老費,你幫幫忙,勿要恥笑我們了。現在我們能太太平平混口飯吃,上上大吉。”老職工們覺得費銘是好人,對他們有歷史包袱的人不歧視。其實這幫老職工費銘最放心,他們不惹事,聽話,做事規矩認真,讓他們加班從來不打回票,挖防空洞不叫苦。

商店挖什麼防空洞?那是“文革”時期,反帝反修,怕敵人搞突然襲擊。上級號召備戰備荒深挖洞,戰爭來了防原子彈,和平時期存放棗子,所以大達商店下面有很大的地下倉庫。

第二撥人是知青返城頂替爸媽進單位的。這批人年富力壯,是商店主力。費銘很歡喜,其中有幾個還對大達商店有感情。他們八年前就是從大達碼頭出發告別上海,上船前爸媽用身邊所有糧票在商店買了糕點塞進孩子揹包。當年所有蘇北大豐農場、崇明農場都在這裡上船。當輪船起錨的汽笛一響,岸上、船上撕心裂肺的哭聲,黃浦江的水都發抖,有幾個送孫子的老奶奶昏倒在大達商店門口。現在他們回來了並且找到這份工作,他們很珍惜,工作很安心。

費銘最不放心的是第三撥人。這一撥是剛招進來的社會,起鬨打群架,招工時文化站管三個洞:陰溝洞、垃圾桶、倒屎洞。他們的身份是小學徒還不是正式職工,半年滿師考核,進店後一幫一拜師傅。費銘也帶了一個徒弟,名叫吉力,是個出名的搗蛋鬼,別人不敢收。費銘說那就他親自帶吧。這以後他給費銘的麻煩不斷。

2、

日夜商店附近地區居民很少,主要服務物件是來往旅客,服務一波一波有規律性,很像黃浦江潮漲潮落。船隻一到,馬路上頓時塵土飛揚,商店內外人流湧動,地上擺滿籮筐、蛇皮袋、行李,四處散發汗味、雞鴨家禽蛋品臭味。個個大嗓門,操著這塊那塊的蘇北腔。他們都是從蘇北到上海“跑單幫”,將蘇北農副產品弄到上海換糧票換鈔票,再將上海輕工產品倒賣給農村。商店門前雞毛鴨毛齊飛,人稱“百萬雄雞過大江”。當時的船票也便宜,南通到上海才一元二毛錢。寧波到上海三元六毛錢。他們早船來乘晚船回去。

商業強調為人民服務,強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並重。大達日夜商店是區裡先進單位,更看重社會效益。費銘開創便民服務十條:免費為腳踏車黃魚車打氣,一個打氣筒用不了幾天便要換橡皮活塞;免費提供針線包,掉個紐扣的幫你釘上;免費提供紅藥水仁丹;旅客面板擦傷頭暈什麼的給你幫助;免費代打電話,他們有個公用電話,船隻一到排隊打電話,外地旅客到上海,有的還不知道撥號,拎起電話就喊:“叫俺閨女聽電話。”店員就笑她:“不撥號怎麼找到你閨女?你閨女不是上海市長吧?”還有,免費為顧客諮詢提供上海交通地圖;免費為旅客寄放行李,這一條讓店裡忙得要死,好得有個防空洞,不愁放不下,但是職工奔上奔下累得要死。不僅寄東西,有時還要求幫助照看一下孩子。有一次費銘的徒弟對一個旅客不耐煩揮手“不寄,不能寄”。費銘走過去問為什麼不寄?徒弟說這個人要寄託行李但沒有大隊身份證明。原來規定要有證明路條才能寄放行李。這幫農民出來身邊都有大隊公社外出證明。店裡憑這紙證明收件發件,不會弄錯。費銘發現這個戴眼鏡的旅客身旁有一捆書,而且是外文書,份量很重,捆紮馬虎。

那個人哆哆嗦嗦摸出一張紙,問:“這個行嗎?”

吉力拿過一看:“啊,你是勞改犯?不寄,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費銘接過一看是蘇北勞改農場探親證明,便說:“不也是證明嗎,幫他寄。”事後還關照徒弟幫他重新用店裡紙箱把書裝好扎牢。這個人回來取書時,身上還多了一條棉花胎。費銘關照徒弟幫他送上船。吉力想不通師傅怎麼敵我不分?幾年後,這個人專程到大達來看望大家,他已經是上海名牌大學法文教授,緊緊地握住吉力的手不放。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情滿開飯樓
下一篇: 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