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之路

[ 現代故事 ]

1、初來乍到

2016年4月,在萬物復甦、充滿活力的季節裡,我和助手小鬱踏上了前往黑山的征程。當時我的有些複雜,既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可以獨當一面負責一個專案,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忐忑的是,我和小鬱英語都不精通,黑山語更是一點不懂,又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我們倆能做好這個專案嗎?臨近黑山,飛機穿行於朵朵白雲間,遠處是明淨的天空,下方是瓦藍的海水,這讓我緊張的心情得到了暫時的放鬆。

可是現實哪有想象得那麼美好啊?黑山在歐洲也算是個發展中國家,農產品大多依賴進口,蔬菜水果的種類屈指可數,而且物價偏高。為了吃口家鄉菜,我們跑遍了住所附近的集市,花了大價錢也沒買到幾樣滿意的食材。

黑山國土面積雖然只比天津大一點,但我們的住所、專案現場和中午吃飯的地方相互間離得挺遠,而且都是山路。為了節約時間,我一般是頭天晚上做兩份飯菜,留一份第二天帶到現場吃。就這樣,這種剩飯我連續吃了好幾個月。

莫祖拉山上沒有一條路,為了把23臺大風機順利運上去,我們只能立刻進行道路施工。黑山當地關於安全的法律方法。達可是個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由於我們仨英語口語都不流利,只能將谷歌翻譯當作工具,互相間連說帶比畫地交流。達可說:“李先生,你放心,我們一直都是這麼做的,從來沒出過事,你們就不要把事情弄得那麼複雜了……”

我態度堅決地說:“不行,這是對你們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負責。”一遍又一遍,達可終於被我們說服,他將中國標準逐一傳達給了當地的施工人員。經過一個階段的培訓,當地的施工人員逐步接受了我們的安全規章體系。

2、磕磕碰碰

有一天,我們正走在充滿機器轟鳴聲的施工現場,看著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流程操作,小鬱一笑,說:“李總,我們這也算是一次成功輸出吧?”沒等他得意完,就見他打了個踉蹌,我忙問:“怎麼啦?”

“沒事,絆了一下。”小鬱低頭撿起那塊絆他的石頭,“咦,這塊石頭蠻漂亮的,正好留著紀念一下我們鋪設的這條14公里的路。”我湊近一看,是塊巴掌大的石頭,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點點亮光。

黑山的英語普及率低,初來乍到,我們對黑山語也是一竅不通,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不會說“黑話”。記得第一次打車回賓館的時候,我邊說邊比畫,司機瞪大眼睛看著我,一句沒聽懂,沒辦法,我們只能下車步行。走呀走,走了10多公里,距離賓館還有幾十公里的路,我與小鬱都做好了一夜露宿的準備。那可是7月的天呀,小鬱走得滿頭大汗,他從揹包裡取出毛巾,不慎帶出了錄音筆。咦,好像之前和達可閒聊的時候講到過賓館地址,達可還用黑山話給我們講了一遍。我們找到這段錄音,用手機翻錄下來,重新攔了一輛車,放錄音給司機聽,這才順利回到了賓館。

忙忙碌碌到了12月,我們順利完成了第一罐混凝土的澆築,剛鬆了一口氣,新的問題出現了:風機基礎鋼筋加工質量不理想,我們和達可所在的監理公司又發生了衝突,這次負責質量的監理是個塞爾維亞族男子,50多歲。這個傢伙特別固執,我們幾次交涉都沒有效果。既然說不通,那只有換人。更換了質量監理後,風機基礎鋼筋質量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幾天後,我到小鬱房間找他,他正在仔細看著近期的資料,臉上有些疲憊。聊完近期工作上的事,我看到桌上有塊黑色的石頭:“咦,這不是你上次撿的石頭嗎?怎麼上面刻字了?”

小鬱說,他上次就想著要把這塊石頭留作紀念。有一天,他去集市買菜,看到有個攤子提供刻字服務,他想著這塊石頭是在通往風電廠的路上撿到的,上海電力又正在開拓海外之路,所以就刻了個“路”字。

小鬱很得意地笑著:“等我們成功吊裝風機的時候,我再找他刻個日期。”

3、一路向前

4月15日是我們吊裝首臺風機的截止日期,這可是風電專案建設過程中最主要的一環,也是最大的風險點。當首批13颱風機從山東蓬萊港抵達黑山巴爾港時,距離最後的期限只剩下一個多月時間了。

為了確保吊裝順利,我們從四個國家湊齊了一支經驗最豐富的隊伍:750噸的主吊來自克羅埃西亞,350噸的輔吊來自黑山當地,風機運輸車輛來自塞爾維亞,風機吊裝的30名工人來自中國。隊伍湊齊了,最大的問題也來了:怎麼快速在當地取得各類資質許可?在各類證件中,最難獲得的就是運輸許可證,因為風機屬於大件特種運輸,需要提交路勘報告、橋樑承載力評估等一系列申請檔案。

我們第一次去黑山巴爾市政的時候,工作人員聽到我們的想法,一臉的不可思議:“這麼短的時間,要辦出這個證件幾乎不可能,你們申請延後吧。”

透過一年多的練習,我和小鬱的口語有了顯著的進步,我說:“請你告知一下這個流程,我們立刻就辦。”“好吧,你要先去經濟部、安監局,再去烏爾奇尼市政,接著再去警察局……等這些材料都弄好了,你們再到這裡來蓋章。”

回到住地,小鬱十分沮喪,他覺得肯定趕不及在4月15日之前完成吊裝,我瞪了小鬱一眼,說:“先別說這喪氣話,我們來打個賭,要是能按期完成,你就把你那寶貝石頭給我,怎麼樣?”“一言為定!”

說幹就幹,為了節省時間,我們每天一大早就出門,只為了能夠第一個進去辦理業務。每天晚上,我們都會坐下來和各參建單位進行交流,協調各類許可的獲取進度。短短一個月,我們跑遍了所有和專案有關的政府部門,準備的材料可以堆滿一個房間。一個月後,當我們拿著各部門蓋好章的材料再次來到巴爾市政的時候,碰巧遇到了一個月前的那位工作人員,他滿臉“我早就知道”的表情:“是不是來申請延期的?”

我們笑道:“不,是來申請蓋章的。”看到我們手中齊全的材料,對方驚呆了:“中國人太了不起啦!”

4月14日,我們的首臺風機順利完成吊裝。那天晚上,我與小鬱舉杯慶祝,他把滿滿的一杯酒一飲而盡,又把那塊刻著“路”的黑色石頭遞給了我:“李總,這塊石頭是你的了。”我笑著接過這塊石頭,看著石頭上的“路”字,百感交集……

補充糾錯
下一篇: 血紅的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