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後的楊耀翔從漢江師範學院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湖北省新機制教師,原本可以分配到丹江口市城區附近的學校任教,但他卻主動要求到偏遠的大溝林區學校上班。地處鄂西北秦巴山區的丹江口市大溝林區,海拔高,氣溫低。下過一場大雪後,缺乏取暖裝置的教室,便有了徹骨的寒意。
楊耀翔擔任四年級班主任兼語文老師。上班不久,楊耀翔就發現班上很多學生穿得很破舊,下雪了還穿著單鞋,有的學生甚至鞋子都破了,腳趾頭露在外面,腳上長了凍瘡,走路一瘸一拐的。楊耀翔看在眼裡,心裡更不是滋味。他深入調查後發現,全校9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家裡大都比較貧困,缺衣少穿是普遍情況。
當時,楊耀翔就下決心,一定要為每個學生買一雙棉鞋,讓他們在冬天裡穿得暖和一些,能夠安心學習。但實現這個小目標並不容易,楊耀翔2017年8月才正式上班,自己的月工資也只有兩千多元,為了攢錢,楊耀翔把自己的花銷控制到最低。楊耀翔的父母都是下崗工人,家裡經濟也不寬裕,但父母都是通情達理之人,聽說兒子要為學生買棉鞋,都非常支援。於是,楊耀翔憑著“絕不能讓孩子們在冬天裡再受凍”的念頭,開啟了他的“攢錢買鞋模式”。到2018年11月,楊耀翔終於攢下了一萬三千元。
之後,楊耀翔利用空餘時間,統計學生們的鞋碼尺寸,又在網購平臺上反覆瀏覽、比較鞋子的質量、款式等。回家過春節時,楊耀翔聯絡上一家浙江鞋廠。他對廠家提出了三點要求:皮面防水、保暖、質量好。最後,他為六十二名學生訂購了七十雙質量較好的皮棉鞋,共花費一萬一千四百九十元。考慮到可能有學生的鞋子尺碼不合適,楊耀翔專門多買了八雙鞋子備用。
下了訂單後,因為學校位置太偏僻,快遞不能送達。於是,七十雙棉鞋先郵寄到楊耀翔的家裡,由他再把鞋運到學校。12月4日,天氣預報說當地即將下大雪,楊耀翔立即向校長報告,儘快把棉鞋分發給學生們。在教室裡,有的學生當場脫下舊單鞋,換上新棉鞋;有的學生捨不得穿,試好後又把鞋子收起來帶回家,準備過年的時候再穿。有一個學生眼淚汪汪地對楊耀翔說:“我長這麼大,都沒穿過這麼好的鞋子,謝謝楊老師!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用優異成績回報老師,做一個像楊老師一樣有愛心的人。”
有同事問楊耀翔,花這麼多錢圖啥?楊耀翔嘿嘿一笑說:“我最大的心願,就是學生們不受凍,能安心學習,將來有出息。”有網友感慨:“楊耀翔一個年僅二十六歲的年輕教師,用自己有限的力量溫暖著全校學生的心。如果我們都能向困難群體伸出援助之手,相信再寒冷的嚴冬,也會是溫暖的春天。”
面對人們的讚譽,年輕的楊耀翔卻顯得很平靜,覺得自己並沒有做多大的事。平常的生活條件差的學生。這六十二雙棉鞋對有的人來說也許算不了什麼,但這卻是一位年輕教師一片摯誠的護生之愛,是對教育理想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