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狀元卷”被盜案

[ 現代故事 ]

山東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前後共出過6位狀元,其中就包括狀元卷的作者趙秉忠。趙秉忠於明朝,趙秉忠回鄉時便將自己的狀元卷帶回了家鄉。

價值連城的“狀元卷”

1983年初,山東青州市博物館館長魏振聖在鄭母村做文物調查時,村裡有人告訴他,明代狀元趙秉忠的後人一直儲存著一份狀元卷。魏振聖深知狀元卷的文物和史料價值,立即找到了趙氏13代孫趙煥彬的家,說服他們把狀元卷放入博物館儲存起來。經過24次上門拜訪,趙煥彬老人終於被感動了,他從屋裡拿出一個枕頭,猶豫片刻後,用剪刀將枕頭剪開,從中取出一本卷子。從卷首上可以看到有硃筆題寫的“第一甲第一名”。該卷是摺疊形式,一共是19折,每一折是8開紙大小,長348厘米、寬46厘米,用黃綾子裝裱,一共2460字。

趙煥彬老人手捧著珍藏了多年的卷子說:“這可是我們狀元家族的傳家之寶啊,一輩輩把狀元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歷經了幾個朝代的戰亂都是用生命保護下來的。在‘文革中,幸虧當時我多了個心眼,將這份狀元卷藏在了枕頭裡,天天枕在頭下,才保留至今。”他還告訴魏館長,解放前他闖關東時,也把狀元卷縫在衣服裡遠走他鄉,雖然經歷許多危險但卻完好地保護了下來。今天把它捐出來,希望博物館能好好保護它。

1983年6月,經青州市博物館組織國內外文物專家鑑定,確認狀元卷是原件真品,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填補了明朝宮廷的政治、思想、文化都有很高的價值。此事一時間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港臺許多媒體稱之為“海內孤本”“稀世珍品”,日本文物專家驚歎為“了不起的發現”。

趙煥彬老人獻寶有功,國家除了給予他榮譽表彰外,還獎給他一筆數目可觀的獎金。趙秉忠的殿試卷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複製,原件歸青州博物館收藏,複製件分送故宮、山東省博物館和趙煥彬本人。

青州博物館1983年收藏狀元卷後,名聲大振,國內外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但誰也沒有想到,1991年8月5日,被稱為該館鎮館之寶的這件國家一級文物竟然不翼而飛。

保衛人員監守自盜

1991年8月5日10時10分,幾輛警車旋風般穿過青州範公亭大街,奔向博物館。青州市公安局局長李洪才、副局長陳敏祥都為狀元卷和“宜子孫”玉璧等文物被盜感到震驚。青州市委書記隋華堂得報後,立即停止了正在召開的會議,與副市長宋寶金匆匆趕到博物館。

“情況怎麼樣?”李洪才從文物庫現場一出來,隋書記便急切地問。

“破案不難,就恐怕……”李洪才對博物館的文物保護措施不力十分惱火。

“怎麼?”

“文物早就被盜出了,就怕破了案也追不回來。”

隋書記和宋副市長都吃了一驚。隋書記當即對李洪才說:“無論如何要追回狀元卷!老李,市裡全力支援你們!”

會議室裡的氣氛嚴肅得令人窒息,無論是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還是公安幹警,都緊閉著嘴唇。李洪才面對大家半天沒有開口。陽光照在他的臉上,使他臉上的皺紋更加清晰,目光更加灼人。

“大家都知道文物被盜了。”李洪才沉重地說,“這是嚴重的失職!庫房的幾道門和報警裝置使我們麻痺大意,喪失了警惕,忽視了天花板上的漏洞。現在,我們只有齊心協力把作案分子挖出來,追回文物,才能彌補過失。”

講到這裡,他用冷峻的目光掃遍全場,發現一個人始終在躲避他的目光,那人汗溼衣衫,卻竭力裝出十分坦然的樣子。“現場情況叫人不能不懷疑,作案人怎麼知道一級文物庫的位置?怎麼知道天花板不起防範作用?怎麼知道原件放在裡面?還有,他又怎麼出入北樓大門的?怎麼使報警器失靈的?很清楚,不是內盜就是內外勾結!作案人或是與案件有關的人,如果是在場的某位,我勸你趕快自首,為國家文物的安全,也為你自己,千萬不要再錯下去。”他停住了話,目光卻沒有離開那個表情異常的人。

這人是博物館保衛科的林春濤,一個24歲的青年。當天深夜,他擺脫了監視人,潛逃了。

一番敲山震虎,“虎”驚出逃。青州市公安局全力以赴,開始了追捕行動。火車站、汽車站、街道、路口,佈下了天羅地網;協查電報、電話、通緝令,發向四面八方;一隊隊追捕幹警匆匆起程,分赴濰坊、青島、淄博、濟南、遼寧、黑龍江、河南、廣東……

補充糾錯
下一篇: 冒險亞馬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