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市長的“紅圈圈”

[ 現代故事 ]

戴東是《雲海日報》的記者,工作才五年,就升到了記者部副主任這個位置,不用說這與他超強的新聞寫作能力有關,重大報道社裡都派他去採訪。

這天一上班,主編就把他叫到辦公室,說:“小戴呀,今天王市長要到我縣調研精準扶貧地學著軍人的樣子立正敬禮:“請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可戴東沒有料到,今天的採訪是一個“難攻的碉堡”。

整整一上午,在縣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王市長一連走了幾個鄉鎮,可他只是聽和看,偶爾笑著點點頭,卻始終一言不發。戴東心裡有點兒發毛:寫這類稿子少不了“獲得領導的高度肯定”,然後是“領導強調”、“領導要求”云云,王市長什麼也不說,叫他怎麼寫呢?

王市長下午的行程,是調研“蠶桑之鄉”大田鎮。為了抓緊時間,一行人吃完飯就出發了,一連看了幾個村,王市長依然“聽而不語”,他眉頭緊皺,神情顯得比上午還嚴肅,這一來弄得隨行的人都不敢多說話。

這時,只見王市長的車停在了路邊,其他車子也緊隨著停下。王市長下了車,朝山坡上幾間低矮的平房一指,說:“我到那邊看看,不要跟著我!”

這一來,其他人只能在路邊候著了。戴東連忙問當地村幹部:“那山坡上住的是……”村幹部說:“那是王山林家,夫妻倆都是殘疾人,靠種桑養蠶維生,有一個兒子是聾啞人,在外打工……”

正聊著,那邊王市長已從平房出來了,又回過頭與王山林夫婦說了幾句,臨走拍拍王山林的肩膀,然後揮手告別。一望便知,剛才王市長與這家人相談甚歡。

戴東不由得眼前一亮,他抓到今天報道的亮點了!

回到辦公室,他顧不得吃晚飯便開啟電腦,洋洋灑灑寫了一千多字。在這篇標題為《王市長下基層問計於民》的報道中,戴東把王市長與一對殘疾人夫妻促膝談心的場景,描繪得有聲有色,一位親民和藹的市長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天這篇報道見報後,主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連聲誇讚戴東說:“不錯!不錯!不愧是大筆桿啊!”

可是,主編很快就笑不出來了!當天下午,報社總編收到了王市長秘書請宣傳部門轉來的一份檔案,檔案正是刊登那篇報道的報紙影印件,只見戴東寫的那篇報道的標題“問計於民”四個字,被畫上了一個老大的“紅圈圈”,此外沒有一個字。總編看了這份檔案,不禁撓開了頭皮,打電話給宣傳部門求助,那邊也是一頭霧水,說這是王市長秘書專門交代轉給報社的,其他就不知道了。總編連忙叫來了戴東,戴東看著這個紅圈圈也蒙了,顯然,這個紅圈圈是王市長畫的。這表示王市長對這篇報道很欣賞?還是……領導的心意難猜,戴東決定去搬救兵,他當即驅車來到大田鎮,找到了鎮長劉大明。

他還真找對了人,劉鎮長一見那個“紅圈圈”,馬上擺出了一副苦巴巴的臉:“我到鎮裡才半年時間,許多情況不清楚,但這個紅圈圈的奧妙嘛,還是能猜出幾分的。”

戴東一聽喜出望外,連忙說:“劉鎮長,你快給我說說!”

劉鎮長說出原委。原來,這王山林夫妻是鎮上有名的“上訪專業戶”,不但經常為自己的事情上訪,而且還為村民的事情“出頭”上訪,有一次竟然在鎮政府門前連坐兩天,這回想必是直接把狀告到王市長那兒去了。劉鎮長嘆口氣說:“還有人傳說王市長是這戶人家的親戚……這事兒誰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王市長畫這個紅圈圈,意思是問我們對這件事的態度!”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木雕少女
下一篇: 老胡請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