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有條小街,起初不知是誰開了個頭兒,逢著週五就在街邊擺攤賣老傢伙什兒。後來,擺攤的人越來越多,也就把日子給固定了下來,這條街因此被人們稱為“古玩街”。
李大東愛逛古玩街,倒不是為了撿漏。他喜歡看看老傢伙什兒,就圖個心裡舒坦。這個週五,李大東又一個人來到了古玩街。他揹著手左瞧瞧、右看看,突然,他的目光被一隻做工精巧的風箱吸引了。
攤主一見,笑著說:“老哥,看上這隻風箱了?”
李大東微微點了點頭,說:“這風箱有點意思。”
攤主說:“那是,這風箱是我淘來的,聽說原主的祖上是鐵匠,這風箱是用來給爐火鼓風的。”
李大東指著風箱上的幾格抽屜,問:“風箱上咋還會有抽屜,這是幹啥用的呢?”
攤主搔了搔頭,為難地說:“這我還真不知道。我看這風箱做工精巧,挺特別的,也有些年頭,就收了下來。”
李大東沒有多說話,伸手拉住了抽屜的拉手,抽屜被輕輕地拉了出來,裡面空空如也,角落裡有一層灰塵。他逐個兒拉開抽屜看了看,然後問道:“這風箱咋賣?”
攤主伸出兩根手指,說:“我看老哥是誠心買,就不來虛的了,一口價,兩千!”
李大東說:“便宜點吧!”
攤主笑了笑,說:“願意要就這個數,不願意要,咱也不勉強。”
李大東見攤主把話封得很死,嘆口氣,說:“就這價吧,這事兒就圖個眼緣,誰讓我是真喜歡呢!”說著,他拍了拍口袋,突然臉色變了,“我的錢包哪兒去了?”
攤主看了看李大東,關切地問:“咋回事兒呀?”
李大東說:“我出來的時候明明帶著錢包呀!”他全身上上下下翻了個遍,依然沒找到錢包,就滿含歉意地說:“老闆,你看這樣中不?東西你先給我留著,一會兒我再來。”
攤主倒是非常痛快:“好咧,不過咱醜話說到前面,這東西甭看不是古董,喜歡的人多了去了。你要是不早點來買,興許我這邊遇到合適的主兒,我可不等了!”
李大東答應一聲,站起身出了古玩街,往家趕去。
要說這隻風箱真不算什麼古董,年頭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可李大東第一眼看到它就覺得熟悉。他剛才拉開抽屜看,就是想確定一下。果然,在抽屜的一側,他看到了“李德平”三個細若蚊足的小字。李德平是李大東的爺爺,他是一名鐵匠,這隻風箱就是他當年幹活時用過的。
李大東的父親和叔叔不願意學鐵匠這門手藝,李大東出生後,李德平就把希望寄託到了他身上。等李大東長到能拉動風箱的時候,他就陪著爺爺李德平幹活。他“吧嗒吧嗒”地拉風箱,化鐵爐子裡“突突突”地冒著火苗,爺爺則在旁邊“叮叮噹噹”地打製物什,都是些家用的小東西,像大帽釘子啦、鐵門栓啦……祖孫倆一邊幹活,一邊拉家常。
李德平對李大東說:“孩兒,這手藝以前可是養活了咱一大家子人,雖說現在有點不中用,但要是丟了,還是可惜呀!”
李大東不假思索地回答說:“爺爺,他們不學,我學!”
李德平擦了一把眼睛,說:“好樣兒的,爺爺聽了心裡舒坦!”
李大東的話很快傳到了父親耳朵裡,父親對他好一通訓:“我們都不學的東西,你學個啥勁兒?現在都啥時代了,有些沒用的東西該丟就得丟!”
隨著年紀增長,李大東也覺得跟爺爺學鐵匠手藝用處不大,就不主動提這茬兒了。
李德平一看,知道勉強不得,只得長嘆一聲,將打鐵用的傢伙收了起來。後來,李德平在彌留之際,叮囑家裡人說,自己其他的東西咋分都中,唯獨那隻風箱,一定要留給李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