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草原那達慕大會上,一個漂亮的蒙古族姑娘將一條手絹扔給取得賽馬冠軍的小夥子,小夥子則回贈姑娘一枚戒指。小夥子叫巴雅爾,大學畢業後在旗畜牧中心工作;姑娘叫烏日娜,是個導遊。
巴雅爾回家把和烏日娜一見鍾情的事一說,母親卓瑪臉上非但沒有一絲喜悅,反而憂心忡忡地說:“咱們這地方講究一個‘趕羊定親,可咱家的情況……沒有羊啊,就怕她父母不能同意這門婚事啊。”
“額吉,趕羊定親是老傳統,他父母不至於那麼老腦筋吧?”
“不一定,誰家父母不想讓女兒嫁進好人家?”
原來,巴雅爾的父親幾年前患上了喉癌,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最終父親還是撒手人寰。為了供巴雅爾上大學,卓瑪賣掉了所有的牲畜,還去服裝廠找了一份工作,但賺的那點錢杯水車薪,勉強夠母子倆生活。
巴雅爾見母親愁眉苦臉的樣子,就說:“額吉,咱們找人去提親試試嘛。”
“那好吧。我去找託婭。”
託婭是個熱心腸,喜歡保媒拉縴。卓瑪把事情一說,她滿口答應:“我看沒問題,巴雅爾一表人才,又端鐵飯碗,你又有手藝,沒羊怕啥?”
第二天,巴雅爾隨託婭來到百十里外的烏日娜家,託婭一看,女方母親還是孃家嘎查的姐妹。她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一番,但烏日娜父親卻不為所動:“定親要九十九隻羊,既然一隻也沒有,我看還是拉倒吧。”
這事對巴雅爾打擊很大,卓瑪也是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為了兒子的婚事,她必須要想出好辦法來。有一天,卓瑪對巴雅爾說:“人家嫌咱家沒錢,要不咱開個服裝廠怎麼樣?”
“額吉,你有好手藝,可是辦廠需要一大筆資金。”
“辦法總比困難多,就這麼定了。”
第二天,卓瑪到廠裡辭職,服裝廠的朱廠長說:“你是咱廠的技術骨幹,衣服打板都靠你呢,別走了,我給你加薪可以吧?說個數,我儘量滿足你。”
“您的好意我心領了,我也是實在沒辦法。”
說幹就幹,卓瑪開始四處籌錢。她找到嘎查第一書記,把想辦廠的打算一說,人家很快就幫她在銀行擔保借到了十五萬低息貸款,還以低價把嘎查的四間房子租給她做廠房。巴雅爾跟朋友借了五萬,總算湊夠了啟動資金。
卓瑪的卓美民族服裝廠開業了。她自己當設計師,招了十幾個員工,很快就做出第一批蒙古旗袍,由銷售員拿到景區去賣。由於布料質量好,做工精細,價格合適,不大一會兒,這批旗袍就被搶購一空。
沒過幾天,景區超市的一位姑娘來到卓美服裝廠,提出希望代銷他們的服裝,這讓卓瑪喜出望外。後來,服裝還銷到了附近其他地區。一切都那麼順利,誰想到,半年之後,銷量突然直線下滑。
就在卓瑪著急上火的時候,竟然有人雪中送炭來了。一個北京大型商場的經理來他們廠考察,說最近他們在搞一個民族活動,願意為他們代銷幾樣經典款產品。
巴雅爾也給母親帶來了好訊息。他僱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青年,幫忙在網上直播帶貨。女青年長得漂亮,還是蒙古族,穿上民族服裝,別有一番韻味。結果可想而知,服裝廠的訂單就像雪片一樣飛來。
後來,卓瑪才知道,原來之前銷量下滑是朱廠長搞的鬼。卓瑪的離開讓他的廠子一度陷入了困境,他做夢也沒想到卓瑪會自己辦廠,而且辦得還挺紅火。他懷恨在心,於是打起了價格戰。
北京直銷,直播帶貨,讓卓瑪的工廠走出了困境,這下,朱老闆只能乾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