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抽水馬桶差不多是所有住宅的“標配”,可是這個馬桶的誕生卻純屬偶然。
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加冕成為都鐸王朝的最後一位國君,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
伊麗莎白一世不太喜歡她父親居住的漢普頓宮,而是對裡士滿宮情有獨鍾。伊麗莎白一世對裡士滿宮的一切都非常滿意,但除了一樣,那就是如廁環境。當時的英國,衛生條件很差,有了內急問題,人們要麼在街頭解決,講究一點的就用桶把溺物裝起來,倒到河流裡去。裡士滿宮裡專門設定了伊麗莎白一世用的便桶,那是一個木頭箱子,由於清理不乾淨,所以味道很大,以致伊麗莎白一世如廁時總是面有難色。有一次,女王如廁之後,深深地嘆息了一下,結果引發了大家對便桶問題的關注。
一個叫約翰·哈靈頓的貴族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專門的研究。約翰·哈靈頓是女王的教子,不過,這個身份並不值錢,因為女王的教子有100多人,其中絕大部分女王都叫不出名字。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別人之前解決這個問題,以便吸引女王的目光。
為了尋找靈感,他甚至去歐洲各國考察。後來在義大利,他聽說古代羅馬人曾用水衝的辦法解決惡臭問題,這讓他很受啟發。1596年,他終於想出了辦法:把馬桶和放在上面的一個小水池相連,然後將馬桶用管道與房子的下水管連線在一起,方便以後只要開啟水閥,就可以讓高位的水順勢而下,把排洩物沖走。
他對這個發明非常滿意,特地用《荷馬史詩》中一位英雄埃阿斯(Ajax)的名字為它命名。他甚至專門寫了一本著作《埃阿斯變形記》,在書中,他描述說:“它不需要海洋,也不需要泰晤士河,只需要一點水,就能把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他還在書裡列出了建造示意圖、成本、原材料,人們可以把他的著作當作廁所施工的說明書。
後來,哈靈頓在裡士滿宮裡給女王安裝了一個這樣的馬桶。不過,由於這套設計看上去很大,而且常常會漏水,沖水的時候聲音大得嚇人,會讓整座宮殿都知道女王剛剛如廁,所以女王本人對這個設計不太感興趣。
後來,倒是有一些貴族邀請哈靈頓給自己安裝這套系統。但是這種抽水馬桶的使用始終是在上流社會出現,離住宅標配還差得很遠。不過,哈靈頓的想法卻是對的。這種抽水馬桶甚至漂洋過海,傳到了法國,出現在法國的一些貴族莊園中。
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出現排水溝了,中國瓷器的流行也讓馬桶的材質有了更好的選擇。1775年,倫敦鐘錶匠卡明和發明家布拉馬改進了哈靈頓的發明並且註冊了專利,這才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抽水馬桶。此後,抽水馬桶逐漸走進了千家萬戶。當人們坐在馬桶上享受便捷的生活方式時,恐怕不會想到500多年前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那一聲嘆息和箇中曲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