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養之光

[ 哲理故事 ]

《資治通鑑》載:漢景帝時,太子太傅石奮及四子皆官至二千石,景帝於是稱呼石奮為“萬石君”。石奮治家以禮,子孫們在外做官,回家看望他時,他總要穿戴好朝服才接見,稱官職而不呼其名;子孫有過失,他端坐案前不說話不吃飯,子孫們互相批評後,脫了上衣跪下決心改過,他才說話吃飯;子孫們成年後,與他相處必須衣帽齊整,即使在家中也不能稍有差池。石奮的四個兒子都被訓導成學禮知禮的正人君子,其長子石建為郎中令,經常趁沒有旁人時直言不諱地諫勸景帝,在朝堂上卻十分恭敬有禮,言辭有度,為的是維護景帝威望,景帝因此很器重他。可見石家人的素養之高。

南懷瑾在《論語別裁》中為說明顏回“不遷怒,不貳過”的不容易,舉了兩個“當皇帝是朱元璋與馬皇后在後宮聊天,有兩個太監在旁邊侍奉著,聊到興起處,朱元璋一拍大腿跳起來說:“想不到我朱元璋也會當皇帝!”手舞足蹈,露出寒微時的樣子,很失態。聊一會兒,朱元璋就出去了。馬皇后馬上對兩個太監說:“皇上回來時,你們兩個一個裝啞巴,一個裝聾子,否則會沒命的。”朱元璋想起有太監在場,回來見二人一聾一啞,也就算了。這兩個例子事關遷怒與素養,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把脾氣發到別人身上,而不是接受下來自我反省,這是人之常情,正如韓愈所說“窮極則呼天,痛極則呼父母”。

馮小剛稱陳道明為“一個只肯在戲裡低頭的男人”,他的演技、素養、人品都堪稱典範。陳道明說:“做人的最高意境是節制而不是釋放。所以我享受這種節制,我覺得這是人生,特立獨行的陳道明卻以他鮮明的個性,詮釋節制之美,足見其素養之高。

在行駛的列車中,忽聽有人突發高聲,聲音尖利。我轉頭一看,是一個年輕女子,在怒斥一位不留神碰到她的中年婦人。幾分鐘前在站臺候車,我已留意到該年輕女子,因她年輕貌美,身著華服,又化了精緻妝容。這樣的美,不但對異性有吸引力,甚至身為同性的人都十分傾慕。不想她一開口,言語竟然這般粗俗。中年婦人在低聲道歉後退在一旁。年輕女子卻不依不饒,聲調不減,言語更加刻薄。直到旁觀者看不下去,三言兩語地勸阻,她才住了口。此時我看去,忽地,年輕女子面容間再不見了最初的那份生動和美麗,只有性情的粗劣和素養缺失的蒼白。

剛到瑞典時,和朋友一起坐公交車,看著車窗外的街景有點按捺不住地激動,說話聲自然大了點。忽然,我感覺氛圍不大對勁,好像只有我一個人在大聲說話,其他乘客看我的眼神略帶異樣。朋友小聲對我說:“瑞典人在公交車上一般不說話,想說話都在私下交流。”後來我發現,在瑞典的公共場所一般都聽不到吵吵嚷嚷、嘈雜鬨鬧的聲音。市區裡雖然車水馬龍,但很少聽到汽車的喇叭聲或腳踏車的鈴鐺聲;在超市、集市,同樣聽不到任何喧鬧;在火車、公交車或船上,也極少聽到大聲說話或嬉鬧聲。即使在週末的酒吧裡,瑞典人的熱鬧都很收斂且有序,吆喝、吹口哨等表達激情的方式似乎總是適可而止。即使見到鄰居、同事,瑞典人也彬彬有禮,很少說多餘的話。在瑞典人的辦公室裡,地板上鋪著軟橡皮一樣的塑膠,椅子腿都包了橡皮,拉動椅子時毫無聲響。門也都裝有隔音條,開關時根本聽不到吱吱呀呀的聲響。連孩子們娛樂、玩耍的地方也都安安靜靜,無論年齡大小,孩子們都能友好相處,其樂融融。

有素養的人,即便外貌醜陋,也會非常得體端莊,會令其光彩照人。反之,沒有素養,即便貌若天仙,也只能令人生厭,暗淡無光。

補充糾錯
上一篇: 說禍根
下一篇: 心不可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