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母親對我的要求是:長大後,要當官、賺錢、辦自家事。現在想來,這是培養貪官的節奏。
結婚以後,妻子給我的明說暗示是:我的能力很大,所得很少——她覺得不公平。因為身邊能力不如我的朋友,當了官,過的日子都比我們強,他們出手闊綽、居家富裕。她當時形容我:一棵大樹栽花盆裡了。現在,有些當官的朋友已被其妻送進了監獄。
有了孩子以後,我輕狂過一陣兒,覺得自己的能力、見識和精力都超越一般人,於是就說大話、喝大酒、幹所謂的大事。直到某年一個公安局長的兒子開車把路人撞了還口出狂言,我才驚醒——那個當爹的“三觀”肯定和我的一樣,才會教育出那樣的兒子——這是兒子要害死老子的節奏。
回頭看去,我可能有三次身敗名裂或鋃鐺入獄的機會:一次是因母親,一次是因妻子,一次是因孩子。為什麼如今還能平安順遂地每天創作、學習呢?因為傳統文化對我進行了洗禮,從身到心,再到靈魂。
但是十年前,我還沒有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那麼,我能躲過災殃,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那時沒把事業做大,二是沒機會進入體制——如若不然,德不配位,下場不堪。
很多人的善良不是真善良,而是因為弱小、卑微,沒能力作惡。譬如很多年前的我,那時若給我權力、金錢和地位,我也會恣意胡來、淫亂縱情。也許,這就是天道,大多數人不適合做大事,不適合當大官,也不適合出大名——不然害人害己。
一個人,在道德不足、性格不和、心性不寧、學識不廣、心地不善的時候,別期望自己有大作為。朋友小聚時,說點大話酒話沒啥問題,還能活躍氣氛;但是國際談判、學術研討時,您若喝多一次,可能就要拜拜了。人應該活在合適的人情規矩當中,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孔子在《周易·繫辭下》有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品德、智力、能力一般,給你高位,不是好事——水平不夠,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出現重大事故了,就等著被追責吧。
所以,我們普通人做人做事,都要從小做起,認認真真,學好規矩,格物致知,做好每件小事。小事做好了,你也許就能慢慢做好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