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ān rán | 注音 | ㄆㄢ ㄖㄢˊ |
首字母 | pr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傳說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有龍下迎﹐黃帝乘之昇天﹐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並墮黃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事見《史記.封禪書》◇用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
攀髯,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傳說黃帝鑄鼎於荊山下,鼎成,有龍下迎,黃帝乘之昇天,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餘小臣不得上龍身,乃持龍髯,而龍髯拔落,並墮黃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與龍髯而號哭。後用“攀髯”等為追隨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