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í dí | 注音 | ㄅㄧˊ ㄉㄧˊ |
首字母 | b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口哨、口笛、口哨聲、口哨聲音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臺灣高山族的一種吹樂器。也稱鼻簫。由兩根竹管綁在一起製成,管的兩端各開一小孔,在管身下段各開三或四個小孔。演奏時以鼻孔向上端的小孔送氣,雙手按管身各小孔調節音律。南島的黎族也有類似的樂器。 |
鼻笛,英文nose flute,是高山族邊稜氣鳴樂器。又稱鼻簫。高山語稱帕努歐歐、勃裡、拉里各丹。,日文稱為“hanabue”或“華笛”,中國大陸翻譯作“鼻哨笛”。流行於 臺灣省。用竹管制成,由鼻子吹奏結構單純、體型小巧,以“邊稜效應”發聲。 口腔驅動型鼻笛由鼻腔吹奏,主要特色為藉由改變口腔容積以演奏各音高與旋律,有別於多數民族傳統鼻笛須以指法改變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