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ào tóu | 注音 | ㄊㄧㄠˋ ㄊㄡˊ |
首字母 | t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投籃、 出手、 射門、 投射 | ||
反義詞 | 扣籃、 上籃 | ||
基本解釋 | 也稱砸眼”。籃球運動技術名詞。運動員起跳騰空後球才出手的一種投籃技術。具有突擊性強、出手點高、穩定性好和不易防守等特點,命中率較高。 |
跳投最先起源於美國的NBA。在NBA成立初期,球員習慣於原地站立投籃;50年代早期,費城勇士的球員保羅·阿里辛首次採用跳投方式。由於跳投的躲避封蓋效率明顯提高,以致於慢慢流行於整個NBA乃至國際籃壇,成為當今籃球比賽中的主要得分好手段;而原地投籃除了應用於罰籃外,在比賽過程中已不多見。
跳投的好處是不像原地投籃那樣容易被對手封蓋。投籃者雙手持球並起跳,在達到最高點或之前把球向45°角推出,使籃球劃過一條弧線飛向籃筐。跳起投籃的目的是為了躲避防守球員的封蓋,在面對身材相仿的球員或無人防守的時候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