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pú láo | 注音 | ㄆㄨˊ ㄌㄠˊ |
首字母 | p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生活在海邊的獸。據說它吼叫的聲音非酬亮,故古人常在鐘上鑄上蒲牢的形象。《文選.班固》"於是發鯨魚,鏗華鍾"李善注引三國吳薛綜曰"海中有大魚曰鍄,海邊又有獸名蒲牢。蒲牢素畏鯨,鯨魚擊蒲牢,輒大鳴。凡鍾欲令聲大者,故作蒲牢於上。所以撞之者為鯨魚。"後因以"蒲牢"為鐘的別名。 |
蒲牢在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為龍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鐘上的龍形獸鈕是它的遺像。原來蒲牢居住在海邊,雖為龍子,卻一向害怕龐然大物的鯨。當鯨一發起攻擊,它就嚇得大聲吼叫。
人們根據其“性好鳴”的特點,“凡鍾欲令聲大音”,即把蒲牢鑄為鐘紐,而把敲鐘的木杵作成鯨的形狀。敲鐘時,讓鯨一下又一下撞擊蒲牢,使之“響入雲霄”且“專聲獨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