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qū qiāng | 注音 | ㄑㄩ ㄑㄧㄤˋ |
首字母 | 詞性 | 動詞 | |
近義詞 | 蹣跚、踉蹌、蹣躪、踉踉蹌蹌 | ||
反義詞 | 穩健、穩步、紮實、筆挺 | ||
基本解釋 | 1.形容步趨中節。古時朝拜晉謁須依一定的節奏和規則行步。亦指朝拜,進謁。 2.指入朝做官,出仕。 3.奔走侍奉。 4.奉承拍馬;阿附。 5.疾行貌。 6.指音樂的板眼節奏。 |
qū qiàng ㄑㄩ ㄑㄧㄤˋ
趨蹌(趨蹌)形容步趨中節。古時朝拜晉謁須依一定的節奏和規則行步。亦指朝拜,進謁。《詩·齊風·猗嗟》:“巧趨蹌兮。” 孔穎達 疏:“禮有徐趨疾趨,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趨蹌兮。” 唐 元稹 《王悅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備身制》:“ 莊憲皇后 侄 王悅 等,或勳戚蔭餘,或公卿貴胤。佩觿有趨蹌之美,釋褐參侍從之榮。” 宋 王禹偁 《乞差官通攝謁廟大禮使表》:“既列三臺之首,合居五使之先。顧筋力之不支,慮趨蹌之失度。輒伸悃愊,冀免遣差。” 清 唐孫華 《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詩:“推排列拜皆新貴,烏紗銀帶紛趨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