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uāng huáng guǎn | 注音 | ㄕㄨㄤ ㄏㄨㄤˊ ㄍㄨㄢˇ |
首字母 | sh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雙簧、 雙簧樂器 | ||
反義詞 | 單簧管 | ||
基本解釋 | 氣鳴樂器。由嘴子、管身、喇叭口三部分組成。管身木製,略呈圓錐形,嘴子為兩片薄蘆片。音色優美抒情,有田園風味。廣泛用於管樂隊或管絃樂隊,也用於獨奏和重奏。 |
木管類樂器。雙簧管最初形成於17世紀中葉,18世紀時得到廣泛使用。雙簧管在樂隊中常擔任主旋律,是出色的獨奏樂器,此外它還是交響樂隊裡的調音基準樂器。雙簧管音色帶有鼻音似的蘆片聲,善於演奏徐緩如歌的曲調,柴科夫斯基的《天鵝湖》中的憂鬱而優美的白天鵝主題就是由雙簧管吹奏的。雙簧管是較難演奏的樂器之一。雙簧管像大多數高音管樂器一樣,有它的基礎音域,但有能力者可以向高處擴充套件一定音域。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雙簧管(oboe)與單簧管(clarinet)這兩種樂器雖然名稱相似,但實際上它們在吹奏方法、按鍵系統、音色、外形以及價格等方面均有較大區別,雙簧管是非移調樂器,而單簧管是移調樂器。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木管樂器,不是學會一種就會另一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