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
hé ér bù tóng
harmony but not sameness
“和而不同”的成語拼音為:hé ér bù tóng,注音:ㄏㄜˊ ㄦˊ ㄅㄨˋ ㄊㄨㄥˊ,詞性:複句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基本解釋: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例句:《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們的關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這個例子中,描述了孔子的教學方法和他與弟子們的和而不同的關係。
拼音 |
hé ér bù tóng |
注音 |
ㄏㄜˊ ㄦˊ ㄅㄨˋ ㄊㄨㄥˊ |
詞性 |
複句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
英文 |
harmony but not samenes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處,但不隨便附和。 |
出處 |
《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例句 |
《史記·孔子世家》中記載了孔子和弟子們的關係:“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這個例子中,描述了孔子的教學方法和他與弟子們的和而不同的關係。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