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登界遊方

dēng jiè yóu fāng
Boarder
“登界遊方”的成語拼音為:dēng jiè yóu fāng,注音:ㄉㄥ ㄐㄧㄝ ˋ ㄧㄡˊ ㄈㄤ,詞性:作謂語、賓語;指周遊世界,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基本解釋:登上天界,遊歷四方。指周遊世界。,例句:明代·馮夢龍《東籬樂府雜詠·嘲曲社林曉遲龍上夜遊》:“尖柳園中芳思重,登界遊方往復登。”
拼音 dēng jiè yóu fāng
注音 ㄉㄥ ㄐㄧㄝ ˋ ㄧㄡˊ ㄈㄤ
詞性 作謂語、賓語;指周遊世界
英文 Boarder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登上天界,遊歷四方。指周遊世界。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一回:“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例句 明代·馮夢龍《東籬樂府雜詠·嘲曲社林曉遲龍上夜遊》:“尖柳園中芳思重,登界遊方往復登。”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登高自卑
下一個成語: 登山臨水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方便之門方便:本佛家語,指靈活對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方便的門路。
  • 方驂並路猶並駕齊驅。
  • 方寸不亂方寸:指心。心緒不亂。形容人遇到特殊緊急的情況時能夠從容鎮定。
  • 方寸萬重方寸:指心。萬重:多話。心裡頭有千言萬語。
  • 方寸已亂心已經亂了。
  • 方寸之地指心。
  • 方底圓蓋方底器皿,圓形蓋子。比喻事物不相合。
  • 方來未艾指(恩澤)方始來到尚未止歇。
  • 方領矩步方領:直的衣領;矩步:行步合乎規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飾和容態。
  • 方領圓冠方形的衣領和圓形的帽冠,為古代儒生的服飾。亦借指儒生。
  • 方面大耳方臉盤,大耳朵。舊指富貴相。
  • 方枘圓鑿枘:榫頭;鑿:榫眼。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方枘圜鑿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同“方枘圓鑿”。
  • 方桃譬李形容姿質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 方頭不劣方頭:俗指不通時宜;不劣:倔強不馴順。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
  • 方頭不律形容人性格倔強、頑固。同“方頭不劣”。
  • 方外之人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於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後指僧道。
  • 方興未艾方:正在;興:興起;艾:停止。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
  • 方興未已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同“方興未艾”。
  •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規範。
  • 方以類聚指同類事物相聚一處。方:辦法,做法,技巧。
  •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方:方術,治道的方法;物:事物。原指各種方術因種類相同聚在一起,各種事物因種類不同而區分開。後指人或事物按其性質分門別類。
  • 方員可施隨處可用。形容人多才多藝。
  • 方鑿圓枘鑿:榫眼;枘:榫頭。方枘裝不進圓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 方正不阿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諛,謅媚。指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謅媚。
  • 方趾圓顱方腳圓頭。指人類。
  • 方滋未艾事物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同“方興未艾”。
  • 方足圓顱方形腳、圓形頭為人的特徵,因以指人類。同“方趾圓顱”。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登木求魚登:攀;木:樹。爬到樹上找魚。比喻方向、方法不對,無法達到目的。
  • 登峰造極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 登鋒履刃踩踏刀劍的鋒刃。比喻衝鋒陷陣在最前頭。
  • 登鋒陷陣衝鋒陷陣。形容作戰英勇。
  • 登高必賦古代指大夫必須具備的九種才能之一。指登高見廣,能賦詩述其感受。
  • 登高履危比喻誠惶誠恐。
  • 登高能賦賦:寫作。登得高,看得遠,能夠描繪形狀,鋪陳事勢。指國家的有用人才。
  • 登高去梯攀登到高處後把梯子拿掉。表示已無退路。
  • 登高望遠登上高處,看得更遠。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遠大。
  • 登高一呼比喻有影響的人物發出倡議。
  • 登高自卑比喻事情的進行有一定的順序。
  • 登界遊方登上天界,遊歷四方。指周遊世界。
  • 登山臨水形容旅途遙遠。也指遊山玩水。
  • 登山涉水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 登山小魯比喻學問既高便能融會貫通,眼光遠大。
  • 登山越嶺形容長途跋涉,旅途艱辛。
  • 登山陟嶺陟:蹈、踏。即翻山越嶺。形容旅途艱辛勞累。
  • 登臺拜將指任命將帥或委以重任。同“登壇拜將”。
  • 登壇拜將比喻指任命將帥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腦人物。
  • 登堂入室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後面是室。登上廳堂,進入內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