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殘民害理

cán mín hài lǐ
Cruel to the people
“殘民害理”的成語拼音為:cán mín hài lǐ,注音:ㄘㄢˊ ㄇㄧㄣˊ ㄏㄞˋ ㄌㄧˇ,詞性:作謂語、定語;用於幹壞事,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基本解釋: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例句:《史記·范雎蔡澤傳》中有一句:“秦將傷神折民,絕理有殘。”此處的“殘民害理”形容秦朝統治者殘暴威逼百姓,無視人民利益,泯滅道德原則。
拼音 cán mín hài lǐ
注音 ㄘㄢˊ ㄇㄧㄣˊ ㄏㄞˋ ㄌㄧˇ
詞性 作謂語、定語;用於幹壞事
英文 Cruel to the people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出處 宋·辛棄疾《淳熙己亥論盜賊札子》:“州以趣辦財賦為急,縣有殘民害物之罪,而吏不敢問。”
例句 《史記·范雎蔡澤傳》中有一句:“秦將傷神折民,絕理有殘。” 此處的“殘民害理”形容秦朝統治者殘暴威逼百姓,無視人民利益,泯滅道德原則。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殘軍敗將
下一個成語: 殘民害物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理不勝辭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於不善於推理立論,儘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並不充分。
  • 理不忘亂國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時候,不能忘記混亂的日子。
  • 理屈詞窮屈:短,虧;窮:盡。由於理虧而無話可說。
  • 理所必然指按道理必定如此。
  • 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許。
  • 理所當然當然:應當如此。按道理應當這樣。
  • 理冤摘伏伸雪冤屈,揭發奸慝。
  • 理正詞直道理正當,言詞樸直。
  • 理之當然理所當然,理應如此。
  • 理直氣壯理直:理由正確、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充分,說話氣勢就壯。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殘暴不仁兇狠毒辣,一點也沒有同情、憐憫之心。
  • 殘杯冷炙殘:剩餘;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 殘編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
  • 殘編裂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 殘兵敗將殘餘的軍隊,失敗的將領。形容戰敗的部隊。
  • 殘茶剩飯殘留下的一點茶水,剩下來的一點食物。
  • 殘冬臘月臘月:陰曆十二月。指一年將盡之時。
  • 殘膏剩馥殘:剩餘;膏:油脂;馥:香氣。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學遺產。
  • 殘羹冷飯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 殘羹冷炙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 殘圭斷璧殘缺不全的圭璧。指雖然殘缺卻是很珍貴的東西。
  • 殘花敗柳敗:衰敗。殘:凋殘。凋殘的柳樹,殘敗了的花。舊時用以比喻生活放蕩或被蹂躪遺棄的女子。
  • 殘軍敗將戰敗後殘餘的兵將。同“殘兵敗將”。
  • 殘民害理殘害百姓,違背天理。形容反動統治者所作所為的殘忍不義。
  • 殘民害物摧殘百姓,損害財物。
  • 殘民以逞殘:殘害;逞:稱願,滿足某種心願。殘害人民,來實現某種願望,使自己稱心如意。
  • 殘年暮景殘:衰殘。指人到了晚年。
  • 殘年餘力指年老體衰。
  • 殘篇斷簡殘缺不全的書籍。
  • 殘缺不全殘:殘破;缺:缺少;全:完整。殘破、缺少,很不完全。
  • 殘山剩水指國家領土大都淪陷後殘餘的部分。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
  • 殘湯剩飯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捨的東西。
  • 殘渣餘孽比喻在消滅或淘汰過程中殘存下來的壞人。孽,邪惡的東西。
  • 殘章斷簡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