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螳臂當轍

táng bì dāng zhé
a mantis trying to stop a chariot
“螳臂當轍”的成語拼音為:táng bì dāng zhé,注音:ㄊㄤˊ ㄅㄧˋ ㄉㄤ ㄓㄜˊ,詞性:作賓語、定語;指自不量力,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鬥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基本解釋: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例句:古代有個叫李廣的將軍,他身長八尺,力大無窮。有一次,他與匈奴族進行戰鬥,匈奴族的騎兵非常猛烈,李廣力量雖大,但武裝只是一把短劍。他見到匈奴族的騎兵衝過來,他沒有選擇後退,而是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短劍,直接朝著馬匹的蹄部砍去。那匈奴騎兵望風而逃,最終沒能造成任何傷害。這個故事成為了“螳臂當轍”的典故,用來形容堅定而勇敢地面對困難並且奮力反擊的行為。
拼音 táng bì dāng zhé
注音 ㄊㄤˊ ㄅㄧˋ ㄉㄤ ㄓㄜˊ
詞性 作賓語、定語;指自不量力
英文 a mantis trying to stop a chariot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
出處 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鬥促織》:“螳臂當轍橫,怒蛙致憑軾。”
例句 古代有個叫李廣的將軍,他身長八尺,力大無窮。有一次,他與匈奴族進行戰鬥,匈奴族的騎兵非常猛烈,李廣力量雖大,但武裝只是一把短劍。他見到匈奴族的騎兵衝過來,他沒有選擇後退,而是毅然決然地舉起手中的短劍,直接朝著馬匹的蹄部砍去。那匈奴騎兵望風而逃,最終沒能造成任何傷害。這個故事成為了“螳臂當轍”的典故,用來形容堅定而勇敢地面對困難並且奮力反擊的行為。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螳臂當車
下一個成語: 螳臂擋車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轍亂旂靡形容軍隊潰敗逃竄。同“轍亂旗靡”。
  • 轍亂旗靡轍:車轍;靡:倒下。車轍錯亂,旗子倒下。形容軍隊潰敗逃竄。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螳臂當車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 螳臂當轍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
  • 螳臂擋車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敗。同“螳臂當車”。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 螳螂奮臂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 螳螂黃雀比喻目光短淺,只見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略語。
  • 螳螂拒轍猶螳臂當車。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