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捨身求法

shě shēn qiú fǎ
Sacrifice oneself to seek justice
“捨身求法”的成語拼音為:shě shēn qiú fǎ,注音:ㄕㄜˋ ㄕㄣ ㄑㄧㄡˊ ㄈㄚˇ,詞性:作定語;指追求真理,年代:當代成語,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基本解釋:捨身:捨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例句:北宋·蘇東坡《答曹鎬麟書》:“辛卯六月,近日上書者益急,皆擬以身求法,臣亦爾。”
拼音 shě shēn qiú fǎ
注音 ㄕㄜˋ ㄕㄣ ㄑㄧㄡˊ ㄈㄚˇ
詞性 作定語;指追求真理
英文 Sacrifice oneself to seek justice
年代 當代成語
解釋 捨身:捨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
例句 北宋·蘇東坡《答曹鎬麟書》:“辛卯六月,近日上書者益急,皆擬以身求法,臣亦爾。”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舍舊謀新
下一個成語: 捨身為國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法不阿貴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對高貴的人,有權勢的人也不徇情。形容執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法不傳六耳指極端秘密,不能讓第三者知道。
  •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 法出多門門:門徑。指各部門各自為政,自立法制,使法令不能統一,無從執行。
  • 法出一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 法海無邊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
  • 法家拂士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弼之士。指忠臣賢士。
  • 法灸神針神奇的針灸技術。
  • 法力無邊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後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 法輪常轉法輪:佛家語,輪有二義,一為運轉,一為摧碾,佛運轉心中清淨妙法以度人,且摧毀世俗一切邪惑之見。指佛法無邊,普濟眾生。
  • 法脈準繩猶言法則標準。
  • 法外施仁舊時指寬大處理罪犯。
  • 法無二門指法律統一,前後一致,不能隨意變通。同“法出一門”。
  • 法無可貸指按法律不可寬恕。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捨己救人捨己:犧牲自己。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 捨本求末舍:捨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捨本逐末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
  • 捨短取長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
  • 捨己從人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 捨己就人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 捨己為公為公共的利益而捨棄個人的利益。
  • 捨己為人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 捨己芸人指看重別人,輕視自己。
  • 捨近即遠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同“捨近務遠”。
  • 捨近求遠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 捨近務遠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 捨身求法捨身:捨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 捨身為國為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
  • 捨生取義舍:捨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捨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 捨生忘死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捨死忘生舍死:捨得犧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捨我其誰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