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鍥而不捨

qiè ér bù shě
keep on carving
“鍥而不捨”的成語拼音為:qiè ér bù shě,注音:ㄑㄧㄝ ˋ ㄦˊ ㄅㄨˋ ㄕㄜˇ,詞性: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基本解釋: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例句:夫固謂一人~,則行美於本性矣。★章炳麟《菌說》
拼音 qiè ér bù shě
注音 ㄑㄧㄝ ˋ ㄦˊ ㄅㄨˋ ㄕㄜˇ
詞性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英文 keep on carving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出處 《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例句 夫固謂一人~,則行美於本性矣。 ★章炳麟《菌說》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愜心貴當
下一個成語: 親操井臼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捨己救人捨己:犧牲自己。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別人。
  • 捨本求末舍:捨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捨本逐末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比喻再難的事,拼著一死也敢幹下去。
  • 捨短取長短:短處,缺點;長:長處,優點。不計較別人缺點,取其長處,予以錄用。
  • 捨己從人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 捨己就人舍:棄;就: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 捨己為公為公共的利益而捨棄個人的利益。
  • 捨己為人捨棄自己的利益去幫助別人。
  • 捨己芸人指看重別人,輕視自己。
  • 捨近即遠放棄近的,謀求遠的。同“捨近務遠”。
  • 捨近求遠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 捨近務遠放棄近的,謀求遠的。
  • 捨身求法捨身:捨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後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 捨身為國為國家犧牲自己的生命。
  • 捨生取義舍:捨棄;生:生命;取:求取;義:正義。捨棄生命以正義。指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 捨生忘死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捨死忘生舍死:捨得犧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 捨我其誰舍:除了。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鍥而不捨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