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危後則
qián wēi hòu zé
Before and after
“前危後則”的成語拼音為:qián wēi hòu zé,注音:ㄑㄧㄢˊ ㄨㄟ ㄏㄡˋ ㄗㄜˊ,詞性: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基本解釋: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例句:《史記·項羽本紀》:“前怕龍,後怕虎。”
拼音 |
qián wēi hòu zé |
注音 |
ㄑㄧㄢˊ ㄨㄟ ㄏㄡˋ ㄗㄜˊ |
詞性 |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英文 |
Before and after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前人的危亡,後人應引以為戒。猶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鑑。 |
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紂喪殷邦,桀傾夏國,由此言之,前危後則。” |
例句 |
《史記·項羽本紀》:“前怕龍,後怕虎。”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