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暮雲春樹

mù yún chūn shù
think of an absent friend who is far away
“暮雲春樹”的成語拼音為:mù yún chūn shù,注音:ㄇㄨˋ ㄩㄣˊ ㄔㄨㄣ ㄕㄨˋ,詞性:作賓語、定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基本解釋: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例句:唐代·白居易《賦得古松》:“暮雲春樹搖寒信,夕鶴晚雲隨暮顰。”
拼音 mù yún chūn shù
注音 ㄇㄨˋ ㄩㄣˊ ㄔㄨㄣ ㄕㄨˋ
詞性 作賓語、定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英文 think of an absent friend who is far away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出處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例句 唐代·白居易《賦得古松》:“暮雲春樹搖寒信,夕鶴晚雲隨暮顰。”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暮雨朝雲
下一個成語: 穆如清風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樹碑立傳樹:樹立;傳:傳記。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蹟刻在石碑上或寫成傳記,使他的名聲世代流傳下去。現比喻樹立個人威信,抬高個人聲望。
  • 樹大根深比喻勢力強大,根基牢固。
  • 樹大招風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錢財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煩。
  • 樹倒根摧樹幹傾倒,樹根毀壞。比喻人年邁體衰。
  • 樹倒猢孫散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隨從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 樹倒猢猻散樹倒了,樹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臺,依附的人也就一鬨而散。
  • 樹德務滋樹:立;德:德惠;務:必須;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務須力求普遍。
  •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樹長得再高,落葉還是要回到樹根。比喻離開故土時間再長,最後還是要回歸故土。
  • 樹高招風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錢財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煩。同“樹大招風”。
  • 樹上開花“三十六計”之一。亦比喻將本求利,別有收穫。
  • 樹俗立化樹立風俗教化。
  • 樹同拔異指提倡相同的,排斥不同的。
  • 樹欲靜而風不寧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欲靜而風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欲靜而風不止樹想要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 樹欲息而風不停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願。現也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同“樹欲靜而風不止”。
  • 樹元立嫡指立嫡長子為儲君。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暮楚朝秦①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時而事秦,時而事楚。後以之比喻反覆無常或主意不定。②比喻事物的歸屬變換不定。
  • 暮爨朝舂早晨舂米晚上燒火煮飯,形容生活清苦。
  • 暮翠朝紅形容愛情不專一。
  • 暮鼓朝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同“暮鼓晨鐘”。
  • 暮鼓晨鐘佛教規矩,寺裡晚上打鼓,早晨敲鐘。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 暮虢朝虞春秋時晉國假道虞國去打虢國,打下虢國之後,在歸途中又把虞國滅了。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
  • 暮景殘光猶言夕陽殘照。比喻年老體衰,臨近死亡。
  • 暮景桑榆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
  • 暮禮晨參指早晚禮佛參禪。
  • 暮暮朝朝猶言日日夜夜。形容延續的時間長。
  • 暮氣沉沉暮氣:黃昏時的煙靄;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 暮去朝來黃昏過去,清晨又到來。謂歲月流逝。
  • 暮色蒼茫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 暮四朝三①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覆無常。
  • 暮想朝思形容時時刻刻都在想念。
  • 暮夜懷金比喻暗中行賄。
  • 暮夜無知黑夜無人知曉。
  • 暮夜先容指事先暗中行賄,以求寬容。
  • 暮雨朝雲指男女間的情愛與歡會。
  • 暮雲春樹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