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琴而治
míng qín ér zhì
Rule by singing
“鳴琴而治”的成語拼音為:míng qín ér zhì,注音:ㄇㄧㄥˊ ㄑㄧㄣˊ ㄦˊ ㄓˋ,詞性:作謂語、定語;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基本解釋: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例句:唐代杜牧的詩《秋夕》中有一句:“竹音無遠近,花影自鳴琴。”這句詩意味著自然的聲音和景象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治癒和平靜,如同鳴琴一般。
拼音 |
míng qín ér zhì |
注音 |
ㄇㄧㄥˊ ㄑㄧㄣˊ ㄦˊ ㄓ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
英文 |
Rule by singing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指以禮樂教化人民,達到“政簡刑清”的統治效果。舊時常用做稱頌地方官的諛詞。 |
出處 |
《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 |
例句 |
唐代杜牧的詩《秋夕》中有一句:“竹音無遠近,花影自鳴琴。”這句詩意味著自然的聲音和景象可以讓人內心得到治癒和平靜,如同鳴琴一般。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