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口同聲
bǎi kǒu tóng shēng
speak with
“百口同聲”的成語拼音為:bǎi kǒu tóng shēng,注音:ㄅㄞˇ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詞性:作謂語、狀語;指說法一致,年代:近代成語,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後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基本解釋:大家所說的都一樣。,例句: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百口同聲,雖寡必識,長於事者,必達於此。”
拼音 |
bǎi kǒu tóng shēng |
注音 |
ㄅㄞˇ ㄎㄡˇ ㄊㄨㄥˊ ㄕㄥ |
詞性 |
作謂語、狀語;指說法一致 |
英文 |
speak with |
年代 |
近代成語 |
解釋 |
大家所說的都一樣。 |
出處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一回:“時已亭午,小珠跌坐墳下,哭個不住。末後禿頭與跟人勸止,大眾百口同聲,小珠方停了哭,謝了善人村父老,就到禿頭家來。” |
例句 |
唐代王勃《滕王閣序》:“百口同聲,雖寡必識,長於事者,必達於此。”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