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軍事家的用兵法則,至關重要的是善於隨機應變。鑑古及今而通曉用兵的,都是在採取作戰行動之前,必須首先要分析判斷敵情。敵情沒有變化,就等待其變化;敵情如有變化,就乘其變化而採取相應的對策制敵。這樣作戰,才有利於取勝。誠如兵法所說:“能夠根據敵情變化採取相應對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五代時期的後梁末年,魏博鎮發生兵變,叛亂者囚禁了剛剛到任的節度使賀德倫並投降了據有河東地區的晉。晉王李存勖率軍進佔魏州,後梁大將劉鄩駐軍於莘縣,增修營壘,疏通護城河,從莘縣至黃河修築通道確保糧餉運輸無阻,以期持久抗禦晉軍。但是,梁末帝朱友貞卻下詔書命令劉鄩立即出兵迎戰晉軍。劉鄩為此而上表奏請末帝說:“晉軍是不容易打敗的,應當等待敵情發生變化再決定進取之策。倘若有了適當時機,我怎麼敢坐失良機而養患貽害呢?”
梁末帝派遣使者前來向劉鄩詢問與敵決戰將採取什麼對策,劉鄩回答說:“臣下沒有什麼奇計良謀。只要能供給我部每人百鬥糧食,那麼,等到糧食吃完的時候,也就把敵人打敗了。”
梁末帝一聽,大發怒火地說:“將軍留存這麼多糧食,是準備治療飢餓病吧?”接著,又派宦官前來督戰。劉鄩見此便對部將們說:“大將受權出征在外,即使是皇帝命令有的也可以不接受。對敵作戰只能根據具體情況而因變制勝敵人,怎麼可以脫離敵情實際而預先想定取勝之策呢。現在我分析敵人士氣正盛,難以輕易戰勝它。對此,諸位以為如何?”
眾將領聽後都要求出戰,劉鄩見此情形只好沉默不語。一天,劉鄩又把諸位將領召集到軍營門前,每人給一杯黃河水,命令大家把它喝下去。眾人揣摸不透劉鄩的用意,有的遵命喝了,有的則推辭未喝。這時,劉鄩大聲說道:“喝一杯黃河水都困難成這樣,滔滔不盡的黃河流水能把它一下喝完嗎?”眾將聽後臉色驟變。這時,李存勖派兵迫近梁軍營門挑戰,劉鄩仍然堅守不戰。
其後,梁末帝又多次派人催促劉鄩出戰,劉鄩無奈,只好親率萬人進攻晉軍營陣,俘虜了不少晉兵。可是,不一會,李存勖率領大軍趕到,劉鄩見晉軍來勢迅猛,便不戰而退。其後梁晉雙方又激戰於故元城,梁軍在晉王李存勖和大將李嗣源、李存審所部的奮力夾擊之下,慘遭失敗,劉鄩本人倖免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