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四卷·爭戰

爭戰原文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有变则击之,乃利。法曰:「争地勿攻。」

  三国,魏青龙二年,蜀将诸葛亮出斜谷。是时,魏将司马懿屯渭南,郭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心,此非国之利也。」懿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遂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淮将皆以为欲攻西围,淮独以亮见形于西,欲使兵众应之,必攻东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败。

爭戰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倘若遇到對作戰有利的地形,應當搶先佔據它,憑此作戰就能勝利。如果有利地形為敵人先期佔領,我軍便不可貿然發動進攻,而應等待敵人自身發生變化,再乘機發起攻擊才有利於取勝。誠如兵法所說:“遇有敵我雙方必爭的有利地形,已為敵人搶先佔領了,就不要貿然發動攻擊。”三國時期,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十萬)出斜谷北攻曹魏,且在蘭坑一帶墾田種地。此時,魏國大將司馬懿率兵駐屯在渭水之南,其部將郭淮推測諸葛亮一定要爭奪北原,便建議魏軍搶先佔領該地,但在討論中多數人認為不必如此。郭淮因此而進一步分析說:“倘若諸葛亮跨過渭水而登上北原,再派兵控制了北部山區,就會切斷隴道,動搖民心,這將是不利於國家大計的。”司馬懿聽完郭淮的一席話非常讚賞,並派他率兵進屯北原。就在郭淮所部進佔北原,正在構築工事之際,蜀軍大批趕到這裡,郭淮於是揮軍迎擊之。幾天後,諸葛亮大張旗鼓地調兵西行,郭淮的部將們都認為諸葛亮要攻打魏軍西部陣地,唯獨郭淮看出諸葛亮是用“示形”之法偽裝向西進攻的樣子,以此誘使魏軍前去應戰,而真正企圖則是向東進攻陽遂。當天夜裡,蜀軍果然向陽遂發起進攻,但因郭淮預先有所準備,才使魏軍沒有打敗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