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和媽媽乘公交車從車站回家。
在我身旁的座位上坐著的是一位阿姨和他的兒子,母子倆衣著光鮮,那男孩像個小胖墩兒,????????阿姨慈眉善目,舉止優雅,一看就知道是家庭條件較好的人了。小男孩拿著一塊麵包,一邊吃一邊聽媽媽教他背唐詩。阿姨念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每當阿姨唸完,小男孩也跟著搖頭晃腦,奶聲奶氣地跟著念: “鋤禾日當午,汗演禾下……”看著小男孩這麼小就會背唐詩了,而且有模有樣,旁邊的乘客都笑眯眯地看著他,投去了讚許的目光。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不吃麵包了,用手緊緊攥著,大概是吃飽了吧。隨著汽車的晃動,一些麵包屑掉在他的衣服上。阿姨見了皺起眉頭,說:“吃飽了嗎? 不想吃就扔了吧,看,把衣服都弄髒了。”說著,她順手奪過麵包,扔進了車上的垃圾桶裡,阿姨收起了笑容,不再像剛才那樣慈祥了,好像有點生氣,小男孩有點不願意似的、眼巴巴地看有阿姨,緊攥著手中僅剩的麵包屑,不願扔掉。接著,阿姨又回到小男孩身邊,讓小男孩重新背唐詩給他聽,小男孩好像有什麼話要說,卻說不出口,嘟著嘴:“鋤禾……日當午……”看來他是背不出來了,小臉漲得通紅,手中的麵包用手攥得緊緊的,阿姨用指責的語氣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句詩告訴我們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汗水都滴下來了。”小男孩張了張口,像有話對他媽媽說,可顯然又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小臉憋得通紅,清澈的雙眼似乎含著淚水。“再來一次!”阿姨厲聲說。“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粒粒……”就要大功告成時,好像又有什麼東西卡住了。這下阿姨可真生氣了,吹鬍子瞪眼,臉都氣紅了,像變了個人似的。指著小男孩的腦袋說:“粒粒皆辛苦。這句詩告訴我們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不能浪費。怎麼老記不住!” 小男孩忍不住了,憋得通紅的小臉揉作一團,委屈的哭了起來。車上一陣騷動,大家都向阿姨投去異樣的目光。
我想阿姨應該注意到什麼了吧,她看了一下週圍,感到氣氛不對,目光躲閃中,無意間看到了垃圾桶裡的麵包。愣了一下,也許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頓時滿臉通紅,捉住小男孩的手也放鬆了。
這時,車上除了小男孩偶爾的抽泣聲,垃圾桶裡的碰撞聲外,車裡只剩下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