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節到來時,清明節最早始於中國周朝時期距今約2000多年曆史了,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年到了4月5號前後便是細雨濛濛,古人便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更加形象的描繪了,清明節時候的畫面了。
清明節,又名踏青節,預示著春天的到來,萬物開始復甦,大地也充滿著生機,真是無限的美好,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也都忙碌起來了,開始舉行祭祀,掃墓等緬懷先人的習俗,當然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儀式也就不一樣了。
我的家鄉位於美麗的五嶽之一,“南嶽衡山”,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家鄉的人們便在家裡準備著祭祀用到的紙錢,香火,水果祭品等東西。一大清早家家戶戶的老老少少就踩著山路,一前一後,前往自家先人的墳頭,給先人掃墓。
因為處於山陵地帶,所以大多數人家,去掃墓的時候都是要走山路的,山路可是不好走,即使露水打溼著褲腳,荊棘鉤上了衣裳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先人的懷念,每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也是經不住感慨這種風土人情給家鄉帶來的濃濃色彩。
接著沿著山路我們一家人來到了先人的墳頭,開始把周圍的雜草清理一番,也就是掃墓。接著就是祭祀,大致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在墳頭擺好祭品,上三杯酒,點上三炷香,點燃紙錢,然後放炮,最後舉行跪拜儀式,祈求先人的保佑,接著我們會去其它先人的墳頭舉行同樣的儀式,直至結束。
每一個儀式,每一個舉動都是莊嚴而又尊敬的,這都是代表著人們對先人的懷念,雖然過程很簡單,但是內心卻得到了滿足,也是很開心每年都能夠在清明節這一天跟家人一起來掃墓,祭祀,畢竟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這就是我家鄉的清明節,簡單而又莊嚴,更多或許是一種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