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而曉一人 《秋天的懷念》

2024-04-17 4 [ 讀後感 ]

我和媽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讀書。我們常常會把讀過的好書、好文章推薦給對方,讀完後一起交流各自的體會。媽媽讀的書比我多,思考得也比我深,在和媽媽的交流中我總有意外收穫。

開學前,我預讀了七年級上冊的大部分文章;開學拿到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開啟語文書,發現沒有了張曉風老師的《行道樹》,取而代之的是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史鐵生是誰,我不知道。於是,我問媽媽:“媽,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你讀過嗎?”媽媽說:“讀過,史鐵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作家。”於是媽媽就和我聊起了他。

“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1972年患病雙腿癱瘓,後又患腎病、發展成尿毒症,一直靠透析維持生命。他戲謔: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作為一個“職業”的病人,他用有限的“業餘”時間寫下了許多情真意切的文字。他把病痛留給自己,把微笑贈予別人。史鐵生的故事和文字有一種特殊的力量,它激勵著我。

“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

史鐵生癱瘓後,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活著的意義就是怎樣死去,他的一次次努力總是被他母親發現。為了讓他不死,母親操碎了心,可他卻全然不知,暴躁消沉的情緒一直包裹著他。直到母親的突然離世,他才知道母親為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我們何嘗不是?完全沒有適應初中生活的我常常會抱怨:上課太無聊,作業太多,老師太嚴……,整天處在焦慮的狀態,媽媽總是安慰我、鼓勵我,就幫我平復心情,教我快樂面對。媽媽就是我心靈的保潔員,掃掉讓我灰暗低沉的心靈塵埃。史鐵生的母親教會了他承受,我的媽媽教育了怎樣面對。

史鐵生說過:“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因為任何災難的面前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去年我曾病過,雖然不是什麼絕症,但也一度消沉。看過了史鐵生的這個“更”字,我終於明白我也是幸運的人,幸運自己還年輕,幸運自己的病可治。於是我就微笑著朝前走去,也享受著我的幸福。史鐵生教會了我承受幸福,這也是我要教給我女兒的。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