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童年時光,我們都會感到幸福快樂,可是電影《暖春》中小花的童年卻呈現出舉步維艱的苦難狀況,令人揪心。(用對比手法將不同的童年展現出來。“揪”字使用準確,很富情感)
影片講述的是:本來貧困的家庭,在父母雙亡、奶奶病故後,剛7歲的小花便開始了孤苦的童年。在受盡外人的折磨毒打後,無家可歸的小花被好心的爺爺收養。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波折,小花以德報怨,在毫無血緣關係的親情和鄉情的關心呵護下,發奮讀書,考上大學當上老師回報鄉親。(概述影片內容)這是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觀看中我熱淚盈眶,觀看後感觸頗多……(總談個人感受)
影片塑造的小花形象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憐的小花在逃脫魔掌後被好心的爺爺領回家,在享受爺爺關愛的同時又要接受嬸孃的為難和傷害。在這種寄人簷下、“醜小鴨”似艱難度日的生活中,(對“小花”的生活作了高度概括)年僅七歲的小花會做飯、會洗衣,會照顧生病的爺爺。對待身邊的所有人,小花能以德報怨。即使嬸孃三番五次的為難她,踩壞她心愛的風車,偷偷將她送人,惡語傷害她;可是小花從不計較、怨恨,而是千方百計讓嬸孃高興,讓嬸孃能夠接納她,可見她是多麼渴望父愛和母愛呀!為了這份親情,她走遍村寨給嬸孃捉螞蚱,做了好煎餅先給嬸孃送去,自己燙了手卻不管不顧只顧給嬸孃弄藥。(藉助生動的事例,把小花“以德報怨”的思想境界刻畫出來。)最終蒼天不負有心人,嬸孃被這顆真摯的童心深深的打動了,留下了悔恨的淚。
試把小花的童年與我們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天壤之別”形容差別之大。這句話有引出下文的作用)我們一個個養尊處優,整天只知道讓爸媽侍侯著,讓爺爺奶奶哄著。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還要大發雷霆;學習上得過且過,不求上進;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儘管有著很好的生活環境,但我們不知珍惜。嬌氣使我們脆弱,溺愛使我們自私,浮躁使我們不思進取。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先列舉種種現象,後用“身在福中不知福”作精要概括)面對小花,我們自愧不如,小花可以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併成才,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呢?觀影片,與小花對話,我們見識了小花的堅強和勇敢。對於困苦和磨難,小花無法逃避,只能主動迎戰。小花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向我們詮釋著別樣人生,她樸素善良、她堅強和敢於吃苦,她很有愛心、以德報怨,始終不向命運低頭……,(結合影片情節,認真體會的基礎上概括出人物性格)這一切都很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影片中使我感動的不僅僅是小花,還有那慈祥的爺爺。(過渡自然)他用畢生的精力養育了兩個孤兒。這種博大無私的愛不正是我們所缺乏的嗎?爺爺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他如一盞明燈,照亮了小花孤獨無助的心,他的愛給予了小花兒堅強的力量。在爺爺潛移默化地教育下,小花學會了做人和成才。(對爺爺雖著墨不多,但抓準了人物的核心方面。)
觀《暖春》,感受人間冷暖;觀《暖春》,學會堅強自立;觀《暖春》,用愛詮釋人生、回報社會。(用排比句式談感受,語言準確簡潔,有效地揭示了文章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