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牽狗出去散步,途徑一戶人家門口的時候,聽到一位老奶奶,正在教育她的孫子,這個時候,她的孫子就一直在哭。一向不愛湊熱鬧的我,並沒有因為這起見聞而停下腳步,不過我倒是聽到爭吵的“重點”:“你爸有你大的時候,學習從來就不需要我操心。下次我再看見你玩遊戲,看我不揍你。”
這個老奶奶,我們村的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惹她,見到她反倒是要恭敬一點。究其原因,不僅僅因為她看起來很兇,還因為她的兒子,是我們縣的一個官員,很有身份地位。我之前聽我媽說過,他是大學生畢業的,那個年代不像現在,大學生滿大街,所以不管過了多少年,讓老奶奶引以為傲的兒子,一直是村裡孩子學習的榜樣。
老奶奶的兒子因為工作原因,很少有時間管孩子,所以這個孩子,一直都由老奶奶帶大。然而,一個人怎麼會教育出兩個不同“版本”的孩子呢?如果說兩人在學習上會有這樣的天壤之別,是因為老奶奶疏於照顧孫子,那麼我覺得,事實並非如此。
很多次我牽狗散步,都看見她揹著一個沉重的書包,她的孫子卻輕鬆自如地走在前面。很多時候聽見兩人的對話,都是關於學習方面,老奶奶苦口婆心的勸其好好讀書,而孫子總是不屑一顧,對她的話滿不在乎。看得出來,她不僅僅對她的孫子非常好,對其的期望值,也非常高!我對比了多年前和現在的社會,才明白為什麼往往苦口婆心的教育,最後卻只是隔靴搔癢。
多年前的社會,人們都在為了填飽肚子而發愁,書是絕大部分人都讀不起的。再對比現在的社會,孩子們吃穿不愁,物質條件富裕,不管需要什麼,父母都會盡量滿足。然而,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往往不懂得感恩,因為有依賴,生活上很有保障,自然而然就對學習忘乎所以了。這樣一來,在他們的下意識裡,父母的付出就是一種無償贈予,不用返還。
“逆境成就強者,苦難塑造輝煌。”兒時,我經常會聽人說這句話,並把這句話作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動力,那時我家裡的條件,比起同齡人確實不太好,但正是因為這個,我才懂得了好好學習,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包括現在我同樣認為——讀書這件事,能不能讀好並不在於外界的環境好和壞,也不在於旁人是否給予其鼓勵。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
我們家鄉有一句俗語:“響鼓不用重錘敲”,我個人認為,“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人是罵不醒的,只能痛醒,或許,只有到自己老之將至,回首過去的時候,才會感悟到自己已經浪費了太多太多的時間,也沒有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