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自從我們搬進城裡生活以後,我很不習慣。在農村雖然沒城市環境優越,可人很厚道,容易相處。可以到處串門,沒事時鄰居們坐在樹蔭下吹著自然空調高談闊論,不用在乎自己說錯話,也不用在乎別人嫌棄自己,而在城市就不一樣了,同棟樓都關門閉戶的,一天見不到一個人,對門也互不認識,一下班就把門一關,好像與世隔絕。
曾經有人說:城市人感情淡薄,遇到什麼困難他們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的還因別人沒錢而看不起,有的看見別人有難了人卻袖手旁觀,還有的不分青紅皂白還指桑罵槐。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感覺很壓抑。
記得有一次,爸爸回來太晚了,直接把車停在樓下,半夜鄰居卻使勁敲我家的門,那種聲音聽著真瘮人,嚇得我渾身發抖,天太黑了,從貓眼裡也看不清什麼人,半夜敲門肯定沒好事,我們都以為是壞人,爸爸也沒去開門,鄰居敲了好久看沒人開門就自動放棄了,那一夜我失眠了,心想:到底是什麼事呢?
好容易熬到天亮,爸爸剛一開門,樓上鄰居老婆婆就進屋裡了,好像就在門口等著,沒等爸爸開口問什麼事,他就沒好氣地指責爸爸,而且還罵罵咧咧,說車壓著她種的菜了。爸爸一聽自己理虧,陪著笑臉還連聲道歉,可老婆婆依然不依不饒地盡說難聽話,邊說邊拉著爸爸下樓看看車壓著他的菜了,一看菜還完好無損,只是車輪軋在菜地裡了,菜地裡兩道痕跡,也許老婆婆心疼她的菜地,說個不停,爸爸也無可奈何,看說服不了她就揚長而去。老婆婆更憤怒了,用惡毒的語言大聲嚷道:“你還是個男子嗎?怎樣做人的?!不像鄰居道理!”平時脾氣很暴躁的爸爸只好忍氣吞聲,後來媽媽為了緩和鄰里關係,拎著禮物去樓上鄰居家道歉,這才消除鄰里之間緊張的關係。
從那以後,我不願出門,不願看到鄰居,感覺人與人之間太冷漠了,只是一點小事就那麼厲害,沒人情味。後來又發生了一件事,讓我改變了以前的看法。
那天,媽媽把門沒關好,我家的寵物貓跑出門走丟了,無論怎麼呼喚都不見蹤影,正當我和媽媽很失望時,從外面傳來“咚咚”的敲門聲,只不過這聲音與上次聲音不同,上次是聲音急促,大。這次是聲音緩慢,溫柔。給人的感覺不是壞事,我透過貓眼看是樓上那個可惡的婆婆,又有什麼事呀?我不敢開門,爸爸連忙開啟門,老婆婆笑眯眯地問:“是你家貓咪跑到我家了嗎?三色花貓。”我一聽,很高興,連忙說:“是的!是的!我找好久了,謝謝您!”老婆婆隨即招呼我去她家逮,我跟在她後面,彷彿覺得她不是那麼可恨了,感覺與先前的她判若兩人。
那一次,我感覺鄰里相處不是那麼可怕,任何關係只要用心對待,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